必修三专题一二汉代儒学重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04 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 孔子??;孔子、孟子、荀子在儒学的产生、发展中起到什么重要用?;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汉代儒学;一、“焚书坑儒”批判(兴起的条件) (一)秦代“焚书坑儒” 1、背景: (1)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2)儒生、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言论批评时政,不利于秦朝的统治。 (3)导火线:关于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 2、目的:;焚书:接受丞相李斯建议,焚毁除《秦记》及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以外的其他书籍。 坑儒:秦始皇疑心一些儒生反对自己,逮捕、坑杀了460余人。;4、评价: (1)实质: 文化专制政策。 (2)积极作用: 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是必要的,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一定程度上维护统治。 消极作用(占主导地位): (3)“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它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4)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二)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它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1、刘邦见儒生,将儒生的帽子摘下来当便盆 2、陆贾在刘邦面前称道《诗》《书》,遭刘邦破口大骂 3、叔孙通穿着儒生服装拜见,刘邦厌烦,迫其改装;二、罢黜百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原因: (1)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权大体定型。 (2)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 (3)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 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广川(今河北枣强)人。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2000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从而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二、罢黜百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原因: (1)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政权大体定型。 (2)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 (3)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4)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2、表现: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采取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开始提升。 3、评价: (1)确立了儒学独尊地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2)重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3)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三、太学的出现——儒学教育的建立 1、汉代的教育体制——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1)中央: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地方: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汉代教育状况 ;2、影响: (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少数出身中下层的人也得到进入仕途的机会,扩大统治基础。 (4)对儒学: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5)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1、选官制度的变化: (1)中国早期选官制度曾经以“世官制”为主。 (2)汉武帝时代,察举制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 (3)隋唐时代,更为完备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开始实行。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强化 1、选官制度的变化: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2、创立:隋唐时代科举制开始实行 确立--隋朝;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强化--明清。 3、特点: ①选官依据:考试成绩 ②考试内容:儒学经典;4、影响: 积极作用 (1)有利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稳固。 (2)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也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消极作用 (3)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统治臣民的思想工具。 (4)知识分子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导致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薄弱,影响科技的发展。;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