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学生)
辛弃疾词两首学案(学生)
一、学习重点: 通过分析景物,体会借景写情的妙处,品味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壮志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悲愤。
二、学习难点:难点 理解两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解读典故,揣摩用典之意,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
三、学习过程:
一、作者介绍: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曾随耿京起兵抗金,后在南宋任通判、安抚使等职,有政声。因与当权者不合而屡遭贬抑,一生郁郁不得志,终忧愤而死。
辛弃疾文武双全,超群绝伦,21岁时率领两千多队伍参加了耿京的义军,在军中任掌书记。次年,奉命南下见宋高宗,北归时,听说耿京遇害,他率五十骑直入金营,于五万军中生擒叛徒张安国,投奔南宋。这一英勇行为影响很大,“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南归后,他写成《美芹十论》《九议》等文章,上书朝廷,陈述自己的抗金主张。练飞虎军,积极作好北伐的准备。然而终其一生,皇帝怯懦无能,主和派占据着上风,他只能当一些无实权的地方官,还常受朝廷的猜忌,43岁起,闲居江西信州达20年之久,壮志未能实现。满腔悲愤化作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词作,聊且抒发抑郁之情。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有将相之才而不能施展,将一腔忠愤寄于词间。继承了苏轼的开拓、革新精神,其词题材广阔,气势雄健,意境深沉,悲壮慷慨,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余首,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2、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作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辛弃疾不得重用是因为他的几重特殊身份:一、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二、他曾参加过农民起义军;三、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这三重身份,都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故朝廷决不肯让他带兵复国。在这种境况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着大好河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这首慷慨激昂的词作。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遥岑远目:
(2)休说鲈鱼堪脍:
(3)倩何人唤取:
(4)揾英雄泪:
(5)舞榭歌台:
(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寻常巷陌:
(8)赢得仓皇北顾:
(9)赢得仓皇北顾:
(10)烽火扬州路
4、说明下面句式的特点。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5)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中的两首词,完成5~9题。
5.下列语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技巧?它们在词中起了什么作用?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词眼在哪里?它的含意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围绕它展开描写的?
7、“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作者的旨意是什么呢?可以有多种理解,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8、《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请你具体说说,他的用典好在哪里。
9、以美人烘托英雄,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美学情趣。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采用了这种写法,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材习题探究:
试结合作者的经历,分析《水龙吟》所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的思绪?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永遇乐》一词的主旨归在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上,试结合全词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辛词长于用典。在这两首词中,作者各用了哪些典故?他借助这些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4、为了声韵和谐,词中多有语序倒置的句子。试把下列句子中语序倒置的部分找出来,再从学过的诗词中补充若干例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二)赏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0~12题。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①。沙场秋点兵。 马作②的卢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①此句意为:大战之前,所有的官兵都分到了火烧牛肉的犒赏。“八百里”即“八百里驳(bó)”,牛名;“麾下”,即部下。②作:根据对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