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工程防护措施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内容;职业危害种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粉尘类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3、化学物质类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性粉尘;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有毒化学物质;(55)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类物质: 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三硝基甲苯、五氯酚、硫酸二甲酯 (56) 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溶剂、急性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溶血性毒物、高分子化合物单体(热裂解气)、氰及腈类化合物(丙烯腈)、农药、金属类金属化合物等。; 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 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单列) 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电场、 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铬、强酸强碱、紫外辐射、油彩、高温高湿 三氯甲烷、煤焦沥青、有机溶剂、棉麻皮毛与饲料粮食加工 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强酸强碱,刺激性化合物,紫外辐射、电离辐射、三硝基甲苯、高温红外辐射、激光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危害因素 噪声;铬(铬鼻病);酸雾(牙酸蚀病);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防尘防毒的法律法规要求;法律要求:一法三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 高毒物品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范???标准;石棉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GBZ/T 193-2007 使用人造矿物纤维绝热棉职业病危害防护规程 GBZ/T198-2007 服装干洗业职业卫生管理规范 GBZ/T 199-2007 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 GBZ/T211-2008 印染纺织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指南 GBZ/T212-2008;家俱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2010 制革职业安全卫生规程 2011 革类加工制造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 2010 汽车铸造作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指南 硫化氢作业职业危害控制指南 火力发电厂职业卫生规范 2012 北京市印刷业 上海市汽车加油站;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通风、除尘、排毒设施的设计: a)全面通风换气量累加。或仅按需要空气量最大的有害物质计算。 b)通风系统的组成及其布置应合理,考虑管道水雾凝结、积尘,混合后引爆、燃烧等因素,应设单独通风系统,不得相互连通。 c)采用热风采暖、空气调节和机械通风装置的车间,其进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洁区并低于排风口。进气和排气装置应避免气流短路。 d)确定密闭罩进风口的位置、结构和风速时,应使罩内负压均匀,防止粉尘外逸并不致把物料带走。;e)不宜采用循环空气:易燃易爆的粉尘、纤维;对于通风净化后粉尘、有害气体浓度大于或等于其职业接触限值的30%时;含有病原体、恶臭物质及有害物质浓度可能突然增高的工作场所。 f)局部机械排风系统排气罩的设计应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尘、毒吸入罩内。 g)输送含尘气体的风管宜垂直或倾斜敷设,有适当夹角。管道应设置清扫孔。;h)按照粉尘类别不同,通风管道内应保证达到最低经济流速。 k)有毒有害气体应净化处理后排出;直接排入大气的,应根据稀释浓度计算排放高度。 1)含有剧毒、高毒物质或难闻气味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的,应排至建筑物外适当位置。 ;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报警装置。 a)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但在发生事故时,必须保证能提供足够的通风量。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工艺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12次m。 b)事故通风通风机的控制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 c)事故排风的进风口,应设在有害气体或有爆炸危险的物质放散量可能最大或聚集最多的地点。对事故排风的死角处,应采取导流措施。 d)事故排风装置排风口的设置应设在安全处,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