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芳 香 烃
; 芳香烃简称芳烃,一般情况下,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芳烃及其衍生物统称为芳香族化合物。
芳香二字的来由最初是指从天然树脂(香精油)中提取而得、具有芳香气的物质。
现代芳烃的概念是指具有芳香性的一类环状化合物,它们不一定具有香味,也不一定含有苯环结构。
; 芳烃的分类;1. 苯的凯库勒式; 2、苯分子结构的价键观点 ; 按照轨道杂化理论,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都以sp2杂化轨道互相沿对称轴的方向重叠形成六个C-Cσ键,组成一个正六边形。每个碳原子各以一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氢原子1s轨道沿对称轴方向重叠形成六个C-Hσ键。由于是sp2杂化,所以键角都是120 °,所有碳原子和氢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每个碳原子还有一个垂直于σ键平面的p轨道,每个p轨道上有一个p电子,六个p轨道组成了大π键。; 杂化轨道理论解释:
苯分子中的碳原子都是以sp2杂化轨道成键的,故键角均为120°,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都垂直于碳环平面,彼此侧面重叠,形成一个封闭的共轭体系,由于共轭效应使π电子高度离域,电子云完全平均化,故无单双键之分。;3、从氢化热看苯的稳定性; 4、苯的构造式的表示法
自从1825年英国的法拉第(Faraday)首先发现苯之后,有机化学家对它的结构和性质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直到今日还有人把它作为主要研究课题之一。在此期间也有不少人提出过各种苯的构造式的表示方法,但都不能圆满的表达苯的结构。
? 目前一般仍采用凯库勒式,但在使用时不能把它误作为单双键之分。也有用一个带有圆圈的正六角形来表示苯环,在六角形的每个角上都表示每个碳连有一个氢原子,直线表示σ键,圆圈表示大π键。; 单环芳烃的同系物异构现象和命名
;3、命名;(1)以苯环为母体,烷基作取代基,称为某苯。例如:;(3) 当苯环上连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取代基时——用数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或用“连,偏,均”字表示它们的位置.;(4)当苯环上连有不饱和取代基时,一般以不饱和烃为母体,苯环作取代基命名。例如:; 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 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氯苯和溴苯继续卤化,生成二卤代苯,主要得到邻、对位产物。
例如:;(2)硝化反应
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也称混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硝化反应历程: ; 以上反应说明,甲基是一个邻、对位定位基,而且它活化了苯环。;(3)磺化反应
苯与浓硫酸或发烟硫酸进行磺化,生成苯磺酸。 ; 甲苯比苯容易磺化,常温下即可反应,主要是邻、对位产物。; 此反应常用于有机合成上用磺酸基先占位,后除去的方法合成所需的化合物。磺酸基极性大,易溶于水,引入磺酸基可以改变有机物的溶解性。如在染料分子中引入磺酸基可以增加染料的水溶性,改善染色性能。; (4)傅瑞德尔—克拉夫茨反应(简称傅氏反应,也叫傅-克反应)
1877年法国化学家傅瑞德尔和美国化学家克拉夫茨发现了制备烷基苯和芳酮的反应,简称为傅—克反应。前者叫傅—克烷基化反应,后者叫傅—克酰基化反应。
① 傅-克烷基化
在无水AlCl3催化下,芳香烃与烷基化剂反应,生成烷基苯,此反应称为傅—克烷基化反应。最常用的烷基化剂是卤代烷。;烯和醇也可作烷基化剂。;c.傅-克烷基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烷基化反应时总会有少量的多烷??化产物产生。;d.苯环上如有–NO2 、-SO3H 、-COOH、-COR等取代基时,不能发生傅-克烷基化反应。因这些取代基都是强吸电子基,降低了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使亲电取代不易发生。为此,常用硝基苯作为傅—克烷基化反应的溶剂。因为苯和AlCl3 均可溶于硝基苯。; ②傅-克酰基化
在无水AlCl3 作用下,苯与酰卤、羧酸酐反应生成芳香酮。这是制备芳酮的重要方法。这类反应称为傅-克酰基化。;二、加成反应;三、氧化反应;四、芳烃侧链上的反应;2.氧化反应
当苯环的侧链上连有α-H时,不论侧链长短,氧化产物都为苯甲酸。; 当含α-H的侧链互为邻位时,气相高温催化氧化的最后产物是酸酐。例如:; 稠环芳烃 ;一)、休克尔规则(1931年,E.Huckel提出): ;二)、非苯芳烃;3) 环辛四烯双负离子 ;2. 薁 y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