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的豪情与悲叹汇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塞诗中常见意象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月、北风(朔风)、朔云(寒云)、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辕门、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碛西、轮台 龟兹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胡、羌 、羯、夷:指少数民族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边塞诗中常见乐曲: 《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一、边塞诗常见的思想内容 1、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激情,洋溢着昂扬进取的豪迈。 2、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和战士以身许国的气概。 3、抒写戍边将士久戍边关的乡愁(思念家乡和亲人)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比喻、夸张、对比、用典、渲染、衬托、虚实结合、借景(事)抒情、直抒胸臆等 * 大漠的豪情与悲叹 ——边塞征鉴赏专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唐) 王维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 边塞诗词的创作背景 唐朝时期,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盛唐具有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等。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 宋朝时期统治者昏庸,山河沦陷,不重用人才,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进行批评。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月考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陇西行 [唐]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①貂锦: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此借指唐军。 (1)该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2分) 本诗描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战死沙场的悲壮情景,①表现了将士们忠勇敢战的气概和不怕牺牲的精神;②表达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寄予无限的同情③及厌战情绪(2分) 注意:抓准每一句的描写对象或者抒情主体。 (月考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陇西行 [唐]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①貂锦: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此借指唐军。 (2)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但指责前二句“筋骨毕露”,后二句为其所累。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简述理由。(4分) 不同意。①前二句描写唐军与侵略的胡人战争的场面,为后两句的抒情作铺垫,②后二句将“河边骨”与“梦里人”两个意象进行对比,少妇深信丈夫还活着,丝毫

文档评论(0)

123****66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