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病因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其他病因病因:指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原、病邪”。病因学说:研究各种病因的概念、形成、性质、致病特点及其所致病证临床表现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概念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中医病因学说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3病因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核心内容病因所致病证临床表现问诊求因辨证求因——主要方法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求病因。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4中医病因的分类及沿革:1.《内经》阴阳分类法:生于阳——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2.《内经》三部分类法: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53.张机-传变途径分类法: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中医病因的分类及沿革:“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以此详之,病由都尽。”《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64.陈无择的三因分类法—“三因学说”外所因:六淫内所因:七情不内外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7中医病因的分类及沿革:学术界综合历代医家对病因分类的认识,将病因分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8外感病因---六淫、疫气内伤病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痰饮、瘀血、结石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先天因素、医源及药邪因素第一节外感病因六淫疫气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9基本概念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致病因素的统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0一、六淫六淫产生的因素:a.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一定限度六气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b.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寒暴热c.人体正气虚弱,不能适应气候变化导致发病即为六淫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1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1.外感性。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侵入机体2.季节性。时令病3.地域性。4.相兼性。①依风相合②同类相兼5.转化性。证候的病理性质可以发生转化。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2外邪(外感六淫)和内生无邪内生五邪——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产生的化风,化寒,化湿,化燥,化火等病理变化。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其临床表现与风寒湿燥火六淫致病相似,但不是外来之邪,而是由内而生。如肝风内动,脾虚生湿,胃火牙痛等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3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4风———一种无形的流动的气流。春季主气,四季皆有风邪——自然界中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特性的外邪。外风病——风邪为病。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一.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1.风性开泄—易使腠理疏泄开张—汗出、恶风头面清阳受阻头痛、鼻塞2.风邪轻扬外散易袭阳位肌表肌腠开泄汗出、恶风向上向外阳经经脉失养口眼歪斜面部水肿: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5二.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行无定处病位游移不定如行痹之游走性关节疼痛风邪数变多变起病急,变化快如风疹之发病急骤,变化迅速风温(流脑)初起仅见发热、恶寒等肺卫表证,,但可迅速入里而见高热、神昏、惊厥等热闭心包等危重证候。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6三.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如眩晕、震颤、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临床常常将咽痒咳嗽,瘙痒等归属于动症,从风论治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7四.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它邪多依附于风邪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风燥、风痰等。风邪致病广泛侵犯部位较广,引起多种疾病。如伤风、漏风、肠风、白殿风、油风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8患者李某,女,43岁,2005年4月12日来诊,自诉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1年余,近来日益加重,关节疼痛时有针刺感,怕风,双膝关节尤甚,下肢无力,上楼困难,口微渴,纳可,大便三日一行,偏干,小便平,月经量少,舌质红,苔薄,脉细弦。辨证为行痹,治宜养血祛风,通络蠲痹。处方:防风10g,羌独活各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5g,甘草6g,威灵仙15g,乌梢蛇10g,薏苡仁20g,鸡血藤30g,海风藤15g,寻骨风10g,7剂。如,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9风邪性质致病特征轻扬 开泄风性轻浮,向上向外 疏通透泄,具通透性易侵头面、肌表和阳经,如头项强痛,鼻塞咽痒,面肌麻痹等腠理开张,如汗出,恶风等善行 数变行无定处,善行走窜 发病急,变化快病变部位不固定,如风疹,荨麻疹,行痹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如癫痫、中风、惊风主动动摇不定、风胜则动有明显动摇症状,如眩晕、震颤、抽搐等为百病之长易与它邪相合,为外邪致病的先导易合它邪兼夹致病,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企中层领导竞聘笔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小学与初中英语衔接教学建议.ppt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ABB SPAM150C 电动机保护继电器模件 手册(中文).pdf
- 2023年标准化工程师考试试题.pdf VIP
- 新版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专项练习题 .docx VIP
- 精装修工程冬季施工方案、.doc VIP
- INFINI Labs(曾勇):下一代纯实时搜索引擎INFINI Pizza.pdf VIP
- DB62_T 5087-2025 马铃薯品种 天薯15号.docx VIP
- DB41_T 2829-2025 大口黑鲈池塘养殖技术规范.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