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发  热  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机体体温调          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         调节性升高。  正常体温:腋温:36.5℃,口温:37.0 ℃                       肛温   37.5 ℃ 体温升高:体温超过正常值0.5℃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一、体温上升期   热代谢特点:   产热〉散热,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  临床表现:畏寒、寒战、皮肤苍白“鸡皮”  二、高热持续期(高峰期、热稽留期)  热代谢特点:   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平衡   临床表现:   皮肤发红、自感酷热和皮肤干燥,   皮肤、口唇干燥   三、体温下降期(退热期、出汗期)    热代谢特点:     产热〈 散热,体温逐渐下降    临床表现:     大量出汗、皮肤潮湿,严重者引起脱水  二、热型 1. 稽留热:大叶性肺炎、伤寒(波动≤1 ℃) 2. 弛张热: 败血症、化脓性炎症、风湿热     体温差(2-3℃) 3. 间歇热:疟疾 4. 不规则热:系统性红斑狼疮、肺结核 5. 周期热:布鲁菌病、回归热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一、代谢变化   1、糖代谢   肝、肌糖原分解↑→血糖↑、糖尿  分解代谢↑→氧供相对不足→酵解↑→乳酸↑→疲乏、肌肉酸痛。    2、脂肪代谢            氧化不全→酮血症                    酮尿 ■糖原消耗→动用脂肪               消耗→消瘦     3、蛋白质代谢        分解代谢↑  发热         →      摄入吸收↓    血浆蛋白降低,出现氮质血症和负氮平衡→ 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4、维生素代谢        消耗↑  发热      → 维生素缺乏(尤其是C和B)       吸收↓   5、水电解质代谢  体温上升期、发热持续期→交感+→尿量减少→水钠潴留 体温下降期→出汗、呼吸道蒸发、饮水不足→脱水 组织分解→释钾离子→肾排钾↑ 长期发热 →缺钾? 发热→无氧代谢↑→酸性代谢产物↑→代谢性酸中毒    二、功能改变   (一)神经系统 早期:体温↑、脑血流量↑→中枢神经系统          兴奋→头痛、头昏、失眠、烦躁不安   高热:幻觉、谵妄、抽搐 持续高热:兴奋转抑制→淡漠、嗜睡、昏迷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易惊厥                 (二)循环系统   血温↑     刺激窦房结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性增强         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加强,血管紧张性↑血压略升高     诱发心力衰竭      退热→大量出汗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虚脱          (三)呼吸系统                →呼吸中枢兴奋               加强散热   →呼吸加深加快           过度通气→呼碱              大脑皮质高度抑制  持续高热          严重酸中毒    →呼吸中枢抑制→呼吸浅、慢、不规则   (四)消化系统           消化腺分泌↓  发热→交感+            胃肠运动↓       唾液↓→口干、口嗅、黄苔        胃液↓、蠕动↓→食欲低下、恶心、呕吐        胰液、胆汁、肠蠕动↓→便秘、腹胀       (五)泌尿系统    早期:发热→交感+  →肾血管收缩→肾血       肾小球滤过↓  流量减少         尿量↓比重↑       肾小管重吸收↑     高热        →肾小管细胞水肿→蛋白尿   长期发热   第四节     发热的防治和护理原则   * * 第一节       概    述  发热的概念 (Concept of fever)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调节性体温升高           (0.5℃) 致热原 体温 升高 生理性 体温升高  病理性 体温升高 月经前期 剧烈运动           应激、妊娠 发热 过热 休温升高的分类 发热激活物 凡能刺激机体产致热源细胞,使其产生 、释放内生致热源的物质,可统称为发热激活物(pyrogenic activator) (一)外致热原 外致热原: 1、细菌 (1)革兰阳性细菌与外毒素: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是      人和动物常见的发热原因。  (2)革兰阴性细菌与内毒素: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淋球菌、脑膜炎球菌、志贺氏菌等。产生内毒素,其特点是耐热性高(干热160℃2小时才能灭活)和分子量大(2000KD)。最常见的外致热源。  (3)分枝杆菌:结核杆菌。脂质、多糖和蛋白质都具有致热作用  2、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麻疹病毒、柯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