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听力解题技巧.docVIP

2016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听力解题技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听力解题技巧

2016年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听力解题技巧   对于英语六级听力来说,掌握方法技巧,增强细节捕捉能力是英语六级考生必备的能力,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大部分同学对复合式听写排斥,是因为首先,自己的读音不准确,而且是相当不准确,这样和音频里的标准朗读就有了差距,语音联线受阻,势必会影响对词的反应能力;其次,本来大家的词汇会写的就不多,基本停留在“会看认识,知道意思”就已经不错的状态,要是再边听边写,明显错误率会上升;何况在过往的英语考试中,基本没有听写这项,长期疏于练习和反应,想一下子就写对,就反应对,还是有难度的。   我们建议同学们从准备考试时就开始进行听力的听写练习,频率以每天30分钟为佳,时间选择考试听力播放时间,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和反应力。听写的内容可选过往六级听力真题中的短对话部分。每次10道题目。听写练习的方法可以用考试的方法,就是每道题听三遍,建议写对话中听得不是很清楚、有连读、有音变、有背景含义、对答案很可能产生很关键作用的词或词组。有一点先强调一下:听力中的词汇本身不是很难,在难度上低于六级阅读词汇和写作词汇,所以大家不必担心听力中的生词,一般不是很重要。   比如,Woman: How did you feel when you found out that you had high blood pressure? Man: Shocked. The problem for me was that there was no symptoms, it seemed to have sneaked up on me. Q: what does the man mean 在这段短对话里,男生回答的句子中有几处都指向了暗示的答案,但几乎每处都有语音处理的问题。机灵的同学可能从“shocked”就能抓到,男生对自己的高血压看来是毫无防备,根本没有过预料,否则不可能“震惊”;这个细节丢掉没有关系,后面还有“there was no symptoms”,“根本没有症状啊”和“it seemed to have sneaked up on me”“它似乎悄悄地爬到了我的身上”这两句。问题在于,这最后一句的“to have sneaked up on me”在当场反应出来的机会很少,因为原文在朗读的时候出现明显的吞音现象,以至于我们在做课堂练习让同学们听写时,大部分同学写出来的是“it seemed to___ sneak upon me”这中间的“have”根本没有听到。原文的朗读吞音后的效果音是“it seemed to’ve sneaked upon me”这个have, 只保留了尾音,而这种现象,在听力短对话中非常普遍。那么大家自己听三遍,空下这个听不懂的之后怎么办呢?对照听力原文和音频,把没听懂的补齐,跟着音频模仿几遍,越像越好,读,速度要快,之后再放一遍,相信我们,你一定听着非常舒服和悦耳!   下面为大家提供了英语六级听力中讲座和谈话题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助到各位英语六级考生。   讲座听力和谈话听力和短文听力在解题步骤上非常类似,审题、预读非常重要,然后在听题时,开头、结尾肯定也还是容易出考点的地方。当然,在解题的时候,同样是以所听即所得居多。鉴于所听即所得,快速审题、预读的能力,尤为重要。   刚才谈到和短文听力非常相似,接下来谈谈不同的地方:首先,讲座或谈话听力因为篇幅比短文听力长很多,所以它们的行文逻辑标志词更多,不再紧紧局限于之前的转折处常考。   因此,对讲话或谈话类逻辑词后抓听考点,可以考虑以下几类:   1 举例类 for example, such as之前 2 罗列类 first, second, … ; First of all, … Then,…; At first, … Next,… ; At the beginning, … … comes to the next,…等 3 因果类 because, the reason…, why…, thus, The result is… 另外,讲座或谈话听力往往比短文听力更来源于真实的场景,所以,这类文章的语音、语调有自己的规律,也是一个听题的点。举例来说,在一场讲座当中,作者会经常引用他人的观点,此时作者的语音、语调会发生变化。   讲座和谈话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从目前样题来看,和近年来四、六级改革趋向生活化、与实际运用相结合靠拢这一趋势相符,一篇是关于养老问题,另两篇分别是:粮食危机和电子商务。因此,一方面,平常可以多听和多读日常热门而不具争议的点,可以在这一题上提供背景知识的帮助。   另一方面,根据考试”万变不离其宗“,变化考查形式,不变考查内容方向的本质这一角度来看,大家未来仍然可以关注的以下几个题材范围:   1 医疗健康

文档评论(0)

cuo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