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技术总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六 单 元 20 世 纪 以 来 中 国 重 大 思 想 理 论 成 果 醒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站 邓小平理论 富 三 个 代 表 强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 三民主义 进步性 局限性 熊----沙俄 虎----英国 蛙----法国 太阳----日本 鹰----美国 肠子----德国 探究一:三民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民主义 进步性 局限性 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 B、时代呼唤: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走狗 B、时代呼唤: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孙中山早期活动:1894年由改良转向革命, 1905年创建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 进步性 局限性 探究一:你了解孙中山生平吗? 孙中山 (1866——1925)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 伟大先行者。出生于广东 省香山县翠享村。名文, 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 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 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⑴护国运动。 ⑵投奔哥哥孙眉。 ⑶成立了“兴中会”。 ⑷第一次护法运动。⑸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 ⑹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拉开序幕。 ⑺海外流亡达十六年之久。 ⑻九次武装起义失败了。 ⑼二次革命。 ⑽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⑾创建民国,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⑿回国求学行医。 ⒀北上书李鸿章。 ⒁第二次护法运动。 ⒂孙中山逝世。 ⒃创建中华革命党。 1879投奔哥哥孙眉。 1884年,回国求学行医。 1894北上书李鸿章。 1894年,成立了“兴中会”。 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 1895年到1911年,海外流亡达十六年之久。 1905年8月,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九次武装起义失败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辛亥革命拉开序幕。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二次革命。 1914年,创建中华革命党。 1914年,护国运动 1917年,第一次护法运动 1921年,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肝癌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 兴中会 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由孙中山领导。1894年11月24日成立于美国檀香山。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早方案。 1905年8月20日,全国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这是孙中山日后书写的同盟会政纲条幅。 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返回 孙中山在《民报》第一号发刊词里,将同盟会的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 民生三大主义。图为民报发刊词。 十次起义 惠州起义、 潮汕黄冈起义、 七女湖起义、 钦廉防城起义、 镇南关起义、 钦廉上思起义、 云南河口起义、 广州新军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 加上第一次广州起义,共十次起义。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发动辛亥革命:1911、建立中华民国、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1911、10、10武昌起义 这是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读的誓词。“大总统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又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强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颁布:1912、孙中山 B.内容: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C.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二 次 革 命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 教仁改建国民党,国会选举获全胜。 议会斗争图组阁,限制独裁党抗争。 “宋案”惊破组阁梦,袁免都督达三省。 赣苏皖粤皆独立,湖口讨袁李烈钧。 敌强我弱党涣散,“二次革命“事未成。 袁世凯复辟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