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历朝黄金年鉴6CD目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典音乐历朝黄金年鉴6CD目录

[推荐]中国古典音乐历朝黄金年鉴 楚商(曾侯乙编钟与乐队) 乐曲是以古琴曲《离骚》的乐思作为基本素材,琴曲《离骚》的主题在乐曲的开始处得到再现。除了曾侯乙编钟真实的先秦遗音之外,这种编创意图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传承至后世的先秦楚地音乐风貌。编配者的意图是以此体现琴曲《离骚》原来的表现意图,亦即屈原同名楚辞诗作含有的心情。 1978年,湖北随州一座战国时代(约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成套编钟中最引人注目前一套,这套编钟之大,足以占满一个现代音乐厅的整个舞台。曾侯乙编钟用料是铜、锡、铝合金,全套编钟上装饰有人、兽、龙等花纹,铸制精美,花纹细致清晰,并刻有错金铭文,用以标明各钟的发音音调,它是公元前433年的实物。可见,远在2400多年以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它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 哀郢(埙与乐队) 《楚辞》九章之一,作者屈原。所谓“哀郢”,即哀悼楚国都被秦国攻陷、楚怀王受辱于秦,百姓流离失所之事,原作情感表达十分沉重,家国之恨、身世之感以及使命感交织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屈原的爱国情怀。 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 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埙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像个鸡蛋,音响稍高;雅埙形体较大,音响浑厚低沉,常常和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吹管乐器篪配合演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这样一句话,意思是说兄弟两人,一个吹埙一个吹篪,表达和睦亲善的手足之情。 流水(古琴独奏) 《流水》,据《天闻阁琴谱》,卫仲乐演奏。《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传为千古佳话。伯牙鼓琴的故事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亦有记载。现存曲谱初见于《神奇秘谱》(1425年,朱权撰)。该谱解题中说:“《高山》、《流水》,本只一曲,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宋,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现流传最广的, 是由清代川派琴家张孔山加工发展的《流水》(载《天闻阁琴谱》,1876年)。曲调与《神奇秘谱》中的《流水》大致相同。在第六和第八两段中加了七十二滚拂指法,从而使水势汹涌、奔腾澎湃的效果更加逼真. 屈原问渡(曾侯乙编钟与乐队)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逐投南荒,问渡于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语慰之。 楚歌(埙与乐队) 楚歌古代的楚地民歌。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是南方大国,占有江淮流域大部分地区。它在政治、文化上虽与中原地区有所交往,但在很大程度上一直保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在诗歌、乐舞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早在《诗》三百篇中,就已经包括了中国中南部江汉流域的民歌《周南》、《召南》,其中某些作品如《汉广》、《螽斯》,《□有梅》等诗,隔句用一“思”字、“兮”字缀在句末,很有规律,在形式上显示出一定特色。另外,在其他古籍中也保存一些楚地歌谣,如《接舆歌》.它们都不是四言体,而且都在隔句末尾用语助词“兮”字,与中原地区的民歌在形式和风格上都有不同。这些楚地民歌的艺术特色,曾被屈原所吸取,成为他创造“楚辞”体诗篇的基础。 楚歌在秦汉之际和西汉初,仍然在楚人中流行并受到喜爱 胡笳十八拍(琴曲演唱与琴箫伴奏)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表现了文姬思乡、离子的凄楚和浩然怨气。现以琴曲流传最为广泛。 “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 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幽兰(古琴与编钟乐团) 《幽兰》据传是梁代琴家丘明所传的一首古琴曲,通过描写空谷幽兰素雅静谧的意境以表达抑郁伤感的情绪。 幽兰:古琴曲。据说是梁代著名琴家丘明的传谱,现收录在《神奇秘谱》中的是唐人的手抄本,记谱年代大约在武则天时期(684-714),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原谱未 署作者姓名,曲名前冠调名“碣石调”,故又名《碣石调.幽兰》,原曲名后注明:“一名《猗兰》”,所以有人认为《猗兰操》即《幽兰》。 据蔡邕的《琴操》记载:孔子周游列国,却得不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