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画 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不是简单的题材分工,而是体现一种传统的人文思维。 人物画表现人与人和人与社会; 山水画表现人与自然; 花鸟画表现与人相处的动植物。 三方面结合起来便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抒情与写意 ——中国花鸟画 中华博览 欣赏·评述 什么是中国花鸟画? 在中国画中,凡以花卉、花鸟、鱼虫等为描绘对象的画,称之为花鸟画。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形态逼真。 《芙蓉锦鸡图》 赵佶(宋) 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跹,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眸。 构图:画幅左侧安排了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 用笔:全图所用双钩法线条细劲,不仅花卉枝叶和锦鸡造型准确,芙蓉为锦鸡所压的低垂摇曳之态也能如实体现。 用色: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含端庄典雅的气质。 绘画特色:“形神兼备,曲尽其妙”,借物寓意,书写情怀。 秋劲拒霜盛 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 安逸胜凫鹥 赵佶的书法被称为“瘦金体” 右下书款“宣和殿御制并书”, 和“天下一人”的签名花押。 作品 名称 作品基本信息 绘画内容 构图 用笔 用色 落款 绢本设色立轴, 纵81.5cm, 横53.6cm。 北宋徽宗赵佶绘, 故宫博物院藏 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 画幅左侧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布局密中见疏。 双钩笔法 线条细劲 设色 浓丽 晕染 细致 自创瘦金体。 用笔瘦劲犀利,独具一格。 《芙蓉锦鸡图》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写生珍禽图》 黄荃 (五代) 观察与发现 绘画内容: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匀分布,它们之间并无关联,亦无一个统一的主题。 创作背景:画面的左下角有一行小字:“付子居宝习”,由此可知,这幅《写生珍禽图》只是作者为创作而收集的素材,是交给其子黄居宝临摹练习用的一幅稿本。 绘画特色:这些动物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展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 观察与发现 《双喜图》崔白 (宋) 绘画内容:此图写秋野景物,草树坡石,秋风飒飒,竹树摇撼,山草皆靡,风势甚烈。两只山喜鹊,向一只野兔鸣叫示警。一只腾空飞来助阵,一只居枝俯向鸣叫,向闯入者张翅示威;野兔知道这是威胁性不太大的鸟类,故伫足回首张望。 绘画特色:三者动态与呼应之关系,恰构成似有「S」型之律动感。还有树木的枝叶、竹、草均受风而有倾俯之姿,更增添了活泼生动的声势与神韵。 观察与发现 绘画内容:《墨竹图》的画面清淡空灵,斜垂下来的一株秀竹正随风摇曳,生机盎然。 用色:文同的创意在于他以没有色彩的墨色,取代了五彩缤纷的颜色;以一种如书法般自由挥洒点画的技法,取代了传统的双钩敷色的画法;以一种抒情达意的创作方法,取代了如实描摹自然的创作方法,独创了一种图式语言。 用墨:从《墨竹图》中可见,文同是运用墨的浓淡,笔的轻重变化来作画的。他以水墨在绢上渗透的偶然性造成墨色的层次,并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使得画面浓淡参差、轻重错落,枝叶的向背、折旋各具姿态。 《墨竹图》文同(宋) 观察与发现 《墨葡萄图》徐渭(明)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观察与发现 朱耷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一生字、号、别号极多,尤以“八大山人”最为知名。 思考与探究 画家为什么要这么画?他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思考与探究 墨点无多泪点多, 山河仍是旧山河。 横流乱世杈椰树, 留得文林细揣摹。 ——朱耷 画如其人 以花鸟传情 花卉册 恽寿平(清) 《蟹篓图》齐白石(现代) 《松龄鹤寿图》陈之佛(现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