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概述.pptVIP

祖先的科学技术成就(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概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文学 数 学 医 学 四大发明 青铜文明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扁鹊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华佗[1] (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2-4]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5] 、“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华佗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外科尤为擅长, 还创编健身体操——五禽戏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1] (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张仲景 “勤求古训”,还“博采众方”,在公元二〇五年左右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 医学成就 针灸疗法,经络学说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针灸疗法:我们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 特点:不吃药,只在人体一定部位用针刺或火灼。前者称“针法”,后者称“灸法”,统称为“针灸疗法”。 源于远古新石器时代,最初使用尖锐的砭石,称“砭针”,后来出现钢针和金针。 针灸疗法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的。《黄帝内经》中对穴道、针法等都有详细说明。 ???????????????????????????????????????????????? 五禽图是一种武术内功,久练可以抵抗重力创伤。五禽图又是一种保健气功,久练可以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对于高血压、冠心病、哮喘、肺气肿、肝炎、肝硬化等都有一定的疗效,对某些癌的术后效果也较好。 曾侯乙编钟 架长748厘米,宽335厘米,高273厘米 重4400公斤 “司母戊鼎”改名“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8厘米、重832.84千克,四足中空。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马袭乌鸦、鹰(鹞)掠马、马踏飞隼、凌云奔马[1] 等,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东汉时期军事长官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2] “马踏飞燕”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自出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古代高超铸造业的象征。[2]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并一直被沿用至今。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数学成就 1. 《九章算术》 ——标志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中国首创 十进,就是以十为基数,逢十进一位。数字符号因其位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数值。 2. 珠算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