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注意事项等.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艾灸的注意事项等

一、艾灸的注意事项 ? 1.上火的人先别灸肚脐以上的穴位 容易上火的人选用温灸法,暂时不要灸肚脐以上的穴位,并要和推腹、膀胱经刮痧(半个月左右一次)以及金鸡独立等除三浊之法配合使用,否则可能出现上火现象。如果这些方法您都用过仍然会上火,说明您内火太重,那就先要除三浊,等血气变清些后再施温灸不迟。 2.有一些排病反应很正常 温灸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肚子咕咕叫、屁多、发冷发凉、拉稀等现象,这都是体内寒凝之物消融消解的征兆,是正常的排病反应,应当坚持。 如果灸中脘穴时出现了心烦意乱的现象,您要检查一下灸包的位置是否放高了,如果不是,就应停灸。 3.灸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 我建议大家灸前最好喝一杯温开水,因为不少朋友在灸时,全身会微汗或者穴位处出汗,进而感到干渴。另外,有的朋友灸的次数密集了,会出现咽部干痒、咳嗽或有燥热感等类似上火的现象,这时就要多练习金鸡独立和转脚腕等功法,不过几天,症状就会消退。要知道,咽部干痒是身体需要补充水分的信号,很可能是灸法加速了体内浊水外排导致的,这时多喝些水就可以了。如果几天后情况仍未改变,反而有加重的趋势,说明您内火过重,应暂停温灸,改用刮痧来除三浊。 有的朋友问: 用热敷的方法代替灸,效果是不是一样啊? 其实,热敷和灸法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人体是一块需要灌溉的良田,经络穴位相当于管道,热敷就像是往田里洒水,而灸法则是往管道里灌水。 适合于黄豆灸法的体质 1.纯粹的虚寒体质 对于这种体质,温灸的热力就像寒冬里的阳光,及时而对症。灸法在这种情况下的应用比较好理解,我就不展开说了,下面重点探讨其他两种情况。 2.上热下寒、上实下虚体质 这类人很多,表现为身体上半部分血气瘀滞、燥热,火气大,脸上常起痘,心烦不安,下半身却是虚寒,气血不足,天一冷就脚底冰凉。 灸中脘(中焦)、关元(下焦)等穴位,虽然对缓解中下焦虚寒很有作用,但如果在心浮气躁时温灸,可能会引起上焦(心肺)烦热加剧,感到不舒服。 这时,就需要配合练习推腹法和金鸡独立法等引血下行之法,以实济虚,泄有余而补不足,收上焦之虚火,补下焦之虚寒。 若能在温灸时播放古琴曲等静心安神的音乐,引血下行、温灸热力和静心安神三方合力,互为补益,相互促进,自会如虎添翼,事半功倍! 3.冰包火体质 这种体质表现为:明明怕冷,但吃温热的食物或者着急生气就容易上火、舌头起泡、口唇长疮、脸上长包。 怕冷是身体血气不足,所以风寒会从毛孔侵入,促使皮肤表层形成寒凝之物,比如脂肪等,这将导致毛孔堵塞,排汗不利,中医叫做 风寒束表 ,也就是 冰包火 之 冰 。 因为毛孔堵塞,排汗不利,身体通过汗液排毒的通道大大减少,而人体热气总是倾向于往上走,再加上吃热性食物或者情绪烦躁,都会促使气血上涌。那些本该由汗液排出的 三浊 就夺路而出,以舌头起泡、口唇长疮、脸上起包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 冰包火 之 火 。 火大并不表明人体的能量很多,而是正常的排毒通道不通畅,正邪相搏,身体被迫以非正常渠道排毒的结果。这种体质的朋友用灸法就能温通寒凝之物,排汗祛寒。如果再定期在膀胱经上刮痧,双管齐下,效果更佳。 另外,推腹法和温灸关元、中脘等中下焦穴位一起用,可以健脾胃,减少 三浊 的产生;暖肾府,使小便通利;助肠胃蠕动,使大便顺畅;温通经络,使 三浊 下行之路无阻 这样,体内 三浊 就会大为减少。体表之冰可解, 三浊 大减,内火自消,不亦乐乎? 每每临睡前,做完推腹法后,我也会热两小口袋黄豆,置于关元、中脘之上,肚中温煦如春,微微汗出舒爽,不觉沉沉睡去。常常一夜无梦,醒来已是窗外鸟鸣,东方亮 (一)施灸的体位、先后顺序   1。体位   宜平正舒适,便于准确定穴,有利于艾炷安放和施灸。   2。施灸的顺序   要先阳后阴,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少后多。   (二)施灸的禁忌   1。部位的禁忌   (1)颜面五官、阴部、大血管分布处等部位不宜直接灸;   (2)妊娠期妇女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 .   (3)古代文献记载的禁灸穴位,选用时应从实际出发,不必拘泥;   (4)若需施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2。病情的宜忌   阴虚阳亢、邪实内闭、热毒炽盛等病症,应慎用灸法。   (三)灸后的处理   1。施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以免造成皮肤、衣物的烧损。   2。灸后若局部出现水泡,小水泡可不作处理,任其自然吸收,注意不要擦。   3。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涂甲紫药水。   4。瘢痕灸者,灸疮化脓期问,要保持清洁,保护疮面,防止感染。 灸法的注意事项 ????(1)施灸时宜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灸背部,后灸腹部;先灸头身,后灸四肢;先灸阳经,后灸阴经。 ????(2)使用艾炷或艾条治疗的时间长短,均应以美容者的病情、体质、年龄、施灸部位来决

文档评论(0)

juhui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