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8张)分解.pptxVIP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2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8张)分解.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课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白毛女》讲述佃户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恶霸地主黄世仁想霸占喜儿,在除夕之夜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喝盐卤自杀…思考:杨白劳与黄世仁的关系?杨白劳悲惨命运的根源?佃农与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一、土地制度的演变(生产关系的演变)1.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井田制)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公社成员共同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一)原始社会实质: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田里不鬻。——《礼记·王制》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为国王所有);土地层层分封;在贵族受封的土地上,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形同“井”字(二)夏商周——井田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井田制兴盛和瓦解的原因兴盛的原因:分封制的作用瓦解的原因:铁犁牛耕的使用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农业发展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出现)(根本原因)②周王室衰微,兼并战争频繁导致土地转让、劳动力流失。③各国的税制改革——直接原因1.确立:2.组成:国家土地所有制(国家控制的土地)地主土地私有制(主导地位)自耕农农土地所有制(三)战国至清朝---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几种形式?鲁国“初税亩”:秦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质就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材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材料二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清]陶煦《租核·推原》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材料一反映土地兼并严重材料二人们热衷于买田置地。说明土地买卖频繁,推动了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加剧了土地兼并。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奈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写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明后期——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取赋税(鱼鳞图册)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题?古代封建政府对此采取什么措施?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影响国家财政收入。能否真正阻止土地兼并?不能1.公田转化为私田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化,其核心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变化,由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变为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是奴隶制的社会的经济基础。其瓦解说明奴隶社会的解体。3.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公田转为私田,说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剥削关系开始形成。为封建制度的确立准备了条件。二、“重农抑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1、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以工商业为末,限制工商业发展战国: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提出)汉代: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算缗及告缗唐朝: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官商分利明清:继承专卖制度、抑制民营手工业及商业2、“重农抑商”政策演变过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目的及评价?材料一战国时期,法家认为,商人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子视为“邦之蠹也”。材料二雍正帝:“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3.原因(1)经济: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根本原因)(2)政治:封建统治的需要a.小农经济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b.征收赋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c.农业给人们提供最基本生活资料d.有利于稳定社会,巩固封建统治。(重要原因)(3)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4)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生活资料(5)富商大贾势力影响社会稳定重农抑商4.目的:直接目的:保护小农经济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1)积极: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a,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b,政治上: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巩固封建统治。(2)消极:明清时期以消极作用为主: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阻碍了社会进步。5.影响:材料一1381年明政府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1506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