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与欣赏中国古代不同时代及不同体裁风格的散文,把握其内存的思想逻辑和情感逻辑,提高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2、拓展学生散文领域的文学和文化视野,归纳与概括古代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内涵与特点,领悟其艺术上的完整性与统一性。 3、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文言文本,熟悉常见文言现象,提高翻译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提炼课题,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梳理鉴赏课题,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2、运用与必修内容链接与比较的方法,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和网络等资源,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解度。 3、用课堂交流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用撰写论文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和鉴赏,陶冶情性,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散文文本的基本意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感知作品的“气脉”。 2、提要钩玄,提高筛选并探究作品主题的能力,培养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培养多角度、准确并推陈出新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主要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因声求气”。
反复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文章中的流动、起伏和回旋。这是把握文章气脉的前提条件,是挖掘文章思想价值的基础。朗读时,要“因声求气”,慢慢地将身心沉浸到作品中,从音节字句中感受文章的气韵。
2、提要钩玄,沉思力索。
通过梳理归纳,搞清作品的层次和线索,可以获得对作品思想情感以及某些艺术手法的认识。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写作运用。
《六国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层次,学习运用分论点,掌握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方法。 2、了解写作此文在当时的历史意义,领略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句式等。
二、过程与方法
1、以高考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2、朗读,自学质疑。
3、对论证方法进行合作探究。
4、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探究中国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分析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政论目的,即借古讽今,批评北宋政府对西夏、契丹的妥协政策。
2、难点:论证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件显示)9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D.杜甫、杜牧、杜荀鹤
补充2004年高考福建试卷作文题(选择下面所列的一个人物或文学形象作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 物:孔子 苏轼 曾国藩 鲁迅 史蒂芬·霍金
文学形象:曹操 宋江 薛宝钗 冬妮娅 桑提亚哥 二、解题:作者简介,文体“论”,背景介绍。
三、听录音,整体感知。
1、正音:
赂(lu) 率(shuai,全都,一概) 暴(pu,暴露) 厥 (jue,他的)
洎 (ji,及、到)为(wei,治理)国者无使为(wei,被)积威之所劫
2、对课文进行整理把握。
史论——叙述评论历史事实、总结历史教训、讽喻时政
一至三:对历史事实的描写与评论。四至五:对历史的总结与感慨。
四、探究第一段:
1、自学质疑。
[附]:秦灭韩:前230年——魏:前225年——灭楚:前223年——灭燕:前222年——灭赵:前222年——灭齐:前221年。
2、研习第一段:
①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②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A.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B.不赂者以赂者丧。
③这一段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总——分——总:作者先明确中心论点,然后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最后明确观点。
④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
五、研习第二段。
1、本段承第一段所提出的哪个分论点?
作者紧承第一分论点“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去论述六国破灭的原因。
2、这一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六国破灭的原因?分几层意思?怎样论述?
分组讨论。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分三层意思。
①运用对比的方法论证:(韩 魏 楚)
“得”与“亡”的对比;“难”与“易”的对比;“有限”与“无厌”的对比
②引古人名言印证。
3、学生顺思路完成以下练习。
a、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先将“以攻取之外”和“战胜而得者”相比,又用“诸侯之所亡”和“战败而亡者”相比,得出“秦之所大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修改)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松鼠找花生》要点.ppt
- 【三年中考一年模拟】中考生物真题专题高效训练课题7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含)要点.doc
- (修改稿)花瓣飘香要点.ppt
- (修改稿)基于高考地理试题的微观思辨——广域环境下的微观地理命题教学策略微实践探索(原创侯建成)要点.ppt
- (绪论)流体力学要点.ppt
- (选)8.1人类的食物---1要点.ppt
- (选修3-3)8.4《气体热现象的微观解释》导学案3要点.ppt
- (选修3-3)8.4《气体热现象的微观解释》课件3要点.ppt
- (选修3-3)8.4《气体热现象的微观解释》课件4要点.ppt
- (选修3-3)8.4《气体热现象的微观解释》课件7要点.ppt
- “生物药剂学”习题要点.docx
- 【学案设计】2014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配套】:4.1.1生态系统的结构(北师大版必修3)要点.ppt
- “十三五”确立新目标、新理念、新突破、新布局要点.doc
- 【学案设计】2014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3【配套】:4.1.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北师大版必修3)要点.ppt
- “十三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新思路新举措要点.doc
- 【学练优】2016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单元劳动创造世界第9课劳动创造人类劳动创造文明(第1课时)要点.ppt
- 【学练优】2016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一单元自然的声音第2课环境被破坏(第2课时)课件教科版要点.ppt
-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1要点.ppt
- “唐宋变革论”概说要点.ppt
- “提升工程”培训教学设计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要点.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