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生。阅读训练(写景)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静学教育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生年级 3年级 学生姓名 莫金诚 授课教师 欧阳老师 辅导学科 语文 教材版本 沪教版 授课时间 12月27日 课题名称 开放阅读训练(写景) 课时数 3课时 教学目标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实现阅读能力的突破;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主动积极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发现和领悟 重点难点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实现阅读能力的突破;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主动积极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发现和领悟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长江三角洲,那儿长满了桑树,我爱家乡的桑树。 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一片片桑叶长出来了,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只要梢不注意,那些在微风中绍手的已经是长大了的叶子。顺着“沙沙沙”的声音走进屋子,你瞧,那一只只白胖胖的蚕儿在一片片桑叶上吃得正欢呢! 桑叶长多了,渐渐地,树上就挂满桑葚(shèn)。我和小伙伴拾完麦子,常溜到桑树下,几个人使劲一摇树,“扑啦啦”,熟透了的桑葚撒满一地,一个个红得发紫。拣一个放进嘴里,细腻(nì)而柔软,那滋味就甭提了,甜得叫人心醉。没熟透的桑葚是不会掉下来的。有时,我们等急了,会爬上树去摘了吃。那桑葚又酸又甜,多吃几个,就觉得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两眼也被酸得眯成一条线,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 家乡的大伯大叔们爱用桑木扁担,他们常为自己有一两件桑木家具和农具而感到自豪。 1.作者从 、 和 三个方面写桑树。其中 和 是详写。 2.用“ ”画出两个拟人句。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这句话形象地刻画了“我们” 的心理。 4.作者主要抓住 和 来描述熟透了与未熟透的桑葚,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熟透了的桑葚 ,未熟透的桑葚则 。 5.桑树的作用是:桑葚可以 ,桑木可以用来制作 和 。 6.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找出两个错字改正过来,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只要梢不注意,那些在微风中绍手的已经是长大了的叶子。”( )( ) 竹,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然而,我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往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根据文章内容填充。 竹子虽然 ,却与人们的生活 。翠竹全身 。 竹竿 ;竹皮可以 ;竹沥和竹茹 ;竹笋 。 竹子真不愧是 。 2.仔细阅读画线部分的句子,并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下来。 3.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4.你喜欢竹子吗?为什么?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