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两栖纲要点.pptVIP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七章 两栖纲Amphibia 幼体水生、成体水陆兼栖的变温脊椎动物。 一、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 1、陆地环境与水环境的差异 陆地空气氧含量大 水中的氧为溶解氧,每升水含氧3-9ml,空气中的氧为游离氧,每升空气含氧210ml。 水密度大 水的密度比空气大1000倍,粘性比空气大100倍,对物体运动有阻力,亦有浮力。 水的比热大 水的比热比空气的比热大,水温变化较小,范围一般不超过20-30摄氏度。而空气温度变化剧烈。 陆地干燥,水分易蒸发。 陆地环境复杂。 古两栖类从水生到陆生面临着一系列要解决的矛盾 生活介质与气体交换器官的矛盾 浮力消失与动物体承重的矛盾 空气湿度减少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矛盾等 首当其冲的主要矛盾是: 呼吸器官和陆上运动器官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 1 肺为呼吸器官 2 五趾型附肢,关节的发展, 肩带游离,前肢的活动摆脱了头骨的制约 腰带既与脊柱牢固联结,又与后肢相关节,构成支持体重和运动的主要工具,使登陆的目标得以实现。 3 皮肤保水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2、两栖类对陆地环境的初步适应 (成体特征) 1)、肺呼吸 口咽式呼吸 皮肤呼吸 声带发声 无胸廓 两栖动物的呼吸动作主要依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并由口腔粘膜进行气体交换,故称口咽式呼吸。 声囊 2)不完全双循环 心脏结构: 循环途径: 肺循环: 体循环: 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窦、淋巴心 动脉系统: 颈动脉弓 内颈动脉:运送血液至脑、眼及上颌等处; 外颈动脉:至下颌和口腔壁 颈动脉腺:压力感受器,监测动脉血压 锁骨下动脉:前肢及食道 背大动脉:内脏器官及后肢 3)骨骼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五趾型附肢 中轴骨 头骨:骨片少而轻;扁而阔,平颅型,脑腔狭小;2枕踝 脊柱:颈椎1;躯干椎7;荐椎1;尾椎(多-无) 胸骨:但无明显肋骨,不形成胸廓 附肢骨 带骨: 肩带:(固胸型肩带,弧胸型肩带):肩胛骨、乌喙骨、锁骨 腰带:髂骨、坐骨、耻骨 肢骨: 前肢骨: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后肢骨:股骨、胫骨、腓骨、跗骨、蹠骨、趾骨 4)表皮开始角质化 皮肤 表皮:轻微角质化 真皮 皮肤衍生物:粘液腺、毒腺、色素细胞 5)脑和感官发生进步 出现原脑皮 中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 具备发育完备的植物性神经系统 (脑的5个部分仍处于同一平面上) 脑神经10对 感觉器官的进步 听觉:出现中耳 视觉: 角膜突出,晶体稍扁平;距离角膜较远,适于远视。有泪腺,下眼睑可活动;有瞬膜。 嗅觉:出现内鼻孔;出现梨鼻器 幼体有侧线器官 二、两栖类的生殖和发育 体外受精,发育在水中。 蝌蚪和成体的变化 三、两栖纲的分类 无足目(Apoda)(蚓螈目Caeciliformes):蚓螈 有尾目(Caudata)(蝾螈目Salamandriformes):大鲵 无尾目(Anura)(蛙形目Raniformes):青蛙、蟾蜍   1.无尾目(Anura) 种类最多的一类。成体无尾,具尾杆骨,有胸骨,无肋骨,四肢发达,善跳跃,如蛙等。 蟾 蜍 产婆蛙 负子蟾 无斑雨蛙 无斑雨蛙 中国林蛙 金线蛙 大树蛙 狭口蛙 2.有尾目(Urodela) 具长尾,终生存在、发达,有分离的尾椎骨,有胸骨和肋骨。 中国大鲵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 极北小鲵 极北小鲵 东方蝾螈 3.无足目(Apoda) 原始,地下穴居,四肢退化,尾极短,有肋骨,无胸骨。如双带鱼螈。 两栖纲各目比较 四肢 尾巴 胸骨 肋骨 代表动物 无足目 退化 极短 无 有 鱼螈 无尾目 有 无 有 无 青蛙、蟾蜍 有尾目 有 长 有 有 大鲵 、蝾螈 四、两栖类的起源和进化 两栖类是总鳍鱼的后代 能在陆地上捕食的鳗鲶鱼(A fish out of water) Evolution: A catfish that can strike its prey on land 上期Nature杂志封面文章介绍的是一个改变世界的事件,即有四肢的脊椎动物从有鳍的 鱼类的发展和演化过程。这一事件又是如何导致脊椎动物征服陆地的呢?关于这个问 题,研究人员现在找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线索,那就是在热带非洲泥质沼泽中发现的鳗 鲶鱼。这种动物在陆地上吃草和捕获猎物的能力非常强。进食时,这种动物能将其脑袋 向下弯,该本领似乎是其适应性的秘密之所在。(Brief Communication p. 881)Nature Contents 13 April 2006 (Vol. 440 ) : 881 复习思考题 1.口咽式呼吸 2.结合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总结动物有机体从水生过渡到陆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3.试述两栖类陆生生活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不完善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