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师专用书
七年级下教师用书
使 用 说 明
本套教材依据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写。
使用本套教材,初中阶段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二是积累;三是灵性的启迪。
关于读写基本能力的培养,应该让学生在初中毕业后能读懂一般的书籍报刊,能写为社会、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性文章,亦即掌握继续升学、参加工作、学习技术所需要的读写能力。
阅读教学要做到经典性与时代感的结合。要把语文课本、语文读本与课外必读书目配合使用。同时通过如下几个方面保证语文教学与时代、生活的紧密结合:
1. 每学期拿出四课时,由教师随时选取新近报刊中的好文章指导学生阅读,时间可自行安排。
2. 阐述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艺术的意义,恰当自然地联系现实。
3.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每学期要向学生推荐两本新书、数篇好文章。
4. 作文教学与语文活动要从生活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结合学生思想实际。阅读教学要摒弃字词句篇繁琐分析、语言语法繁琐训练的弊端,让学生多读书,自己去感悟,要特别重视默读与朗读。课文后的“思考与讨论”是开放性的,不要简单地给学生以结论,关键在于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作文教学要特别注意启迪性。从学生思想、生活的实际出发,使学生有话可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使他们有话要说;解除头脑禁锢,使学生说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打破僵化模式,使学生在写作中充分表现和发展个性。可以改变课本上所拟的题目,抓住学生写作的契机(有兴趣、有内容),自拟题目。
关于积累,初中阶段应该包括篇章(含语言和写作样式等)、生活、思想感情的积累。以篇章积累为主,重视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涵养真善美的情操。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优秀作品,多背诵优秀的经典诗文;作文教学与语文活动要引领学生感悟人生、感悟社会、感悟自然、感悟文学与艺术。积累应该是反刍式的而不是注入式的。
关于灵性的启迪,是当前教学中相对薄弱的一环,要创造条件活跃学生的思维,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的创见,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与答案,确实错误的要热情引导,切切不要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思维的积极性;充分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保护学生的童心,教师自己也应该保持童心,教学中提倡幽默感;把课上得自然、生动、有趣,力戒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僵化;特别注意在教学中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各种疑惑或兴趣调整教学设计。
本套教材由张翼健、张笑庸任主编,田泉任副主编。本册主编为毓明笠。
本册编者为:石馨(第一、四课)、任燕(第二、三课)、娄爽(第五课)、侯雪(第六课)、于春婷(第七、九课)、龙燕(第八课)、许雪飞(第一〇课)、韩道红(第一一课)、王帮阁(第一二、一三课)、黄敏(第一四、一五课)、沈艳春(第一六课)、王江春(第一七、一八课)、郭淑琴(第一九课)、朱雪莉(第二〇课)。
这套教材是供实验用的,欢迎教师、学生、家长与专家们提出批评与意见。
编 者
2007年12月
目录
一 陌上桑1
二 诗歌二首29
三 黄河颂53
四 沙与沫71
五 等待79
六 给我一点水96
七 故乡118
八 祖父150
九 绝品164
一○ 唐诗四首173
一一 词曲五首190
一二 我的叔叔于勒218
一三 小公务员之死235
一四 小雁鹅250
一五 圯上敬履269
一六 短文二篇279
一七 马说293
一八 狼305
一九 小品二则325
二○ 武松打虎348
一 陌上桑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一篇出色的叙事诗。它讲述了在路边桑林中一个美丽聪慧
的采桑女子与居心不良的太守斗智斗勇的故事,让我们有幸认识了这位来自大汉
王朝的绝色佳人。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然而这个女子却不简单,我们不妨从以下
三个层面来解读这份独具馨香的美丽:
美人之美。故事在一派田园牧歌式的气氛中揭开序幕,“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
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一如古老的东方故事的开篇,以第一人称的口
吻道出,此种形式常见于民间歌谣,读来亦有亲切之感。一个“好”字,一言概
之。好在何处?有待从后文中细品。美丽的朝霞,映照在阁楼之上,一个名为罗
敷的秦氏好女就在这霞光掩映之中出场了。因“罗敷喜蚕桑”,故“采桑城南隅
”再自然不过。然出门采桑的罗敷却是流光溢彩的:“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是她采桑的工具,很是华贵;“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是她的发式妆扮,
很是讲究;“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是她的服饰,很是艳丽。所谓“佛靠金
装,人靠衣装”,那么此处的美人之美,就美在外在服饰。其眉目唇齿如何?诗
文中无一言及其容貌。“行者见罗敷”四句,是将看罗敷者尽情描写,侧面烘托
出美人之容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值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