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教案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讲义 繁荣的宋元文化 天元中学初一历史组  2014.4 〖课程标准〗 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司马迁和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学习,知道《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并能识别《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 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及其代表作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不同体例,明确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类史书的编撰特点,初步培养比较问题的能力。 对优秀宋词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增强对元代戏剧艺术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宋元文化的繁荣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这一时期史学和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一笔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如司马光严谨治学的精神、李清照和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情结等。 〖教材分析〗 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在史学、艺术等领域也是成果辉煌,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司马光也因在史学上的巨大成就,与司马迁一起被称为“二司马”。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坛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风格多样、取材广泛、思想丰富,优秀词人和作品层出不穷,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元朝是我国戏曲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汉卿的《窦娥冤》集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宋元文化高度发达,对中国以及世界闻名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它上承隋唐,下启明清,以自己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创造了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文化高峰。 〖教学思路〗 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和社会课中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宋元时期优秀的文化遗产,认识到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料,让学生去体会古代文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注社会现实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教育学生做人要德才兼备。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引导学生认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资治通鉴》、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元杂剧。 教学难点 元曲的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喜欢听讲故事,学习历史的兴趣较浓,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参与活动的热情较高。但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较差,有待提高。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配画面。 你知道这首歌的作词者是谁吗?他是我国宋元时期伟大的词人。宋元时期不仅出现了苏轼这样的词人,而且也涌现出了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下面,我们先来了解北宋时期的一位伟大的史学家。 二、师生探讨,学习新课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1、放司马光砸缸图 2、北宋史学家、 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简介(配图) 3、说一说:关于司马光的故事 4、放《资治通鉴》图 阅读教材请回答: 1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2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这本书的体裁是什么? 5、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 作 品 作者 成书朝代 体例 影响 史 记 资治通鉴 6、想一想: 从司马光的身上你可以学到哪些精神? (二)意境悠远的宋词 1、苏轼(配图): 1)、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苏轼与父苏洵、弟苏辙都在文坛上享有名望,人称“三苏”。 2)、教师配乐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配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学生学唱《明月几时有》(配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李清照(配图): 1)、李清照(1084—1155),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生活于两宋之交。 2)、配乐朗诵: 《如梦令》(配图): 昨雨夜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声声慢》(配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

文档评论(0)

tiang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