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浙教版高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解析算法.doc

浙教版高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解析算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教版高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解析算法

浙教版高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解析算法 浙江象山中学 黄琴 一、设计思想 本课设计打破教材编写顺序,将本教材中的第二章的算法与第五章的程序实现结合起来组织教学,通过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各种算法的基本设计思想,体验编写程序的成功感受,同时又能掌握解析思想。“解析算法”思想是:找出问题前提条件与结果之间正确得数学表达式。那么如何把解析思想体现在算法中,用程序语言实现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整堂课的设计上的思路是:通过具体情境认知主题——体验主题——实现主题——拓展主题——这几个阶段层层深入的递进式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解析算法。 算法课一般与枯燥,晦涩,难懂,逻辑等字眼联系在一起,往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如何打破这种局面?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自主的去学习算法呢? 新课程倡导“人文生活在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前提下,尊重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有创造性地设计信息技术教学环节。——理解——体验——探究这些过程中全面掌握解析算法的设计思想,并能用此算法来解决日常生活问题及与其他学科有所关联的一些简单问题。 3、这节课授课的对象是象山滨海中学(三级中学)高一普通班级,所以在任务设计时适当地化简了,考虑了学生的整体水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的求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解析算法; 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解析算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 用流程图形式来表示解析算法解决问题的思路; 2、能力目标:通过具体例子分析,让学生理解如何用三步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会使用解析算法解决简单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增进学生间的学习交流,培养合作能力,激发学习能动性; 五、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相遇时间”的计算,让学生理解解析算法的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三步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析算法思想的理解与实现(流程图转化为代码并上机实践)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师教法:情景创设法、演示法、讨论法 2、学生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 七、课前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 准备“向左走 向右走”电影片段 准备解析算法的Visual Basic演示程序 2、教学环境 多媒体机房 八、教学过程 第一步 创设情境,认知主题 【教师】:课前播放电影片段《向左走 向右走》。 提问:刚才看的是那部电影中的画面? 【学生】:《向左走 向右走》并且简述电影的主要情节。 【教师】:电影“向左走 向右走”中,讲述了金城武饰演的一位小提琴家和梁咏琪饰演的一位翻译家之间唯美爱情故事。两人居住在同一幢公寓,中间只隔了一堵墙,却因为两人彼此习惯不同,一个习惯向左走,一个习惯向右走,总是不断擦身而过未曾相遇。电梯一上一、在月台上分站两旁 【学生】:思考 【教师】:激励,两条平行线,也会有交汇的时候,什么时候能相遇呢? 【教师】:如果相遇,有一个条件? 【学生】:走过的路程和是整个公园的长度,S1+S2=S 【教师】:S1?S2? 【学生】:S1=V1*t,S2=V2*t 【教师】:金城武在t时间内走过的路程为:S1=V1*t 梁咏琪在t时间内走过的路程为:S2=V2*t 【学生】:一步步分析得出: 【教师】:刚才我们一步步分析问题的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的这个过程就是解析算法的过程。 解析算法基本思想:用解析的方法找出表示问题的前提条件与所求结果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并通过表达式的计算来实现问题求解。 【学生】:理解解析算法思想 【教师】:解析算法的关键是什么呢? 【学生】:找出数学表达式 【教师】:算法关键:找出的正确的数学表达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都进入了电影情景中,融入情节,使每个学生似乎都有了情感目标要,要让对方相遇,所以听得特别认真,这时水到渠成地提出解析算法的基础知识,学生不知不觉就学习着解析算法的相关知识。接下去深入学习解析算法的实现过程。这个导入显得贴切,稳妥。 第二步 学习新课 体验主题 1、自然语言转化成流程图 【教师】:我们将刚才分析的结果转化成流程图。 根据学生的分析,一步步展示流程图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程序实现所需的变量: v1、v2的单位(千米每小时,km/h),千米每小时是常用单位,一般不用米每秒。 所以时间t的单位小时,h) 【教师】:如果t=1.002 (小时)情况怎么办? 【学生】:截掉小数位, 【教师】:t=0.75 (小时)情况怎么办? 【学生】:将单位化成分或者秒,然后再截掉小数位。 【教师】:一般情况下用分,,相遇的时间用秒作单位过于精确了。 【学生】:t=fix(t*60) 【教师】:分析得出变化后的流程图: 变量分析: v1、v2:分别存储两人行走速度 (单位:千米每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