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①微观小片死油区的簇状残余油(图6-2-5); ②颗粒表面的环状、膜状残余油(图6-2-6); ③孔隙死角处的孤立状残余油(图6-2-7); ④并联喉道中较小喉道中的柱塞状残余油(图6-2-8); 剩余油微观分布 ⑤颗粒表面溶蚀孔、缝中的不规则残余油。 在他们的实验中,极少见到如图6-2-4中所示的孤岛状、索状、珠状形态的残余油。 应该说,上述实验是极富价值的。上述实验及结果至少说明:油层岩心即使经过实验室条件下的充分水洗,也仍然存在大量的簇状、膜状;环状、柱塞状等微观成片的剩余油,并且这些剩余油的分布形态多数已为现有理论或专著所阐释,成为研究剩余油分布的基础。 剩余油微观分布 2、微观剩余油的主要类型 综合上述罗蛰潭的研究和许焕昌等人的研究,我们认为:从提高采收率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微观剩余油归纳为两种基本类型: ①宏观水洗区微观未波及的剩余油。这类剩余油主要是局部低孔低渗部位的簇状剩余油。这些部位由于孔喉细小,注入水难于进入,如果这些部位的岩石颗粒具一定的亲水性,其中的石油尚可通过毛管力的自吸作用予以部分驱替排出。 剩余油微观分布 但从岩心经过充分水洗仍存在这样的剩余油看,这些部位的岩石颗粒可能多数是亲油甚至强亲油(或者由于岩石颗粒表面泥质含量高,吸附原油中的极性物质改变了其表面的润湿性)。因此,对这类剩余油,如果不改变原有的驱替水洗方式,一般难于有效采出(对这类剩余油比较有效的方式是采用增粘水驱,增大注入剂粘度,抑制注入剂窜进,迫使注入剂向原水窜通道的两侧扩大水洗,以此提高注入剂的波及体积)。 剩余油微观分布 ②微观水洗区各种附着于岩石颗粒表面、孔隙和喉道狭窄处以及死角部位的剩余油。这类剩余油的特点是比较分散,而且加强水洗一般效果甚微。因此,对这类剩余油就需要采取比较强烈的水洗手段(如化学驱、复合驱等),才能获取有意义的采收率。 四、剩余油类型 在研究了大量油田的实际开采资料与剩余储量分布状况以后,我们提出将剩余油区分为如下两种基本类型: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和采出程度不高的剩余油。下面将两种剩余油的特点与赋存情况阐述如下。 1、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 剩余油类型 所谓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是指基本未受注水波及、其油层孔隙中的油气未经注入水(或其它驱替剂)驱替、可能仅仅由于弹性能量或溶解气能量有所释放而有轻微动用的石油储量。这类剩余油的存在,往往是由于井网控制程度不高或层间差异太大所造成的。基本未动用的剩余油主要有以下8种类型: 剩余油类型 (1)井网控制不住的剩余油;属于这种情况的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油藏边缘井网控制不住的剩余油; ②油层尖没带边缘局部井网控制不到的剩余油(包括注采缺乏连通的细小砂体中的剩余油); ③封闭性断层附近井网控制不住的剩余油。 剩余油类型 (2)局部低渗透区带存在的剩余油。 (3)层间差异严重的低渗透油层中的剩余油。 (4)两口相邻采油井中间部位存在的剩余油。 (5)局部微构造的正向构造部位存在的剩余油。 ①局部小背斜部位存在的剩余油; ②上倾方向受断层、不整合界面或岩性遮挡部位的剩余油。 剩余油类型 (6)平面水窜形成的剩余油。 ①渗透率方向性严重形成的剩余油; ②裂缝水窜形成的剩余油; (7)水锥和气锥形成的剩余油。 剩余油类型 (8)剖面上漏划和漏射的油层。漏划和漏射的油层从基本意义上说不应该算作剩余油,因为这些储量根本就未开采(未射孔、未动用)甚至未发现,因而无剩余可言。但实际油田由于工作的难度和难于避免的疏漏、差错,因而也时常存在漏划和漏射的油层。因此,在进行剩余油研究时,应当注意和研究这类油层的情况,以尽可能提高油藏储量动用程度和资源利用程度。 剩余油类型 以上8种类型的剩余油,由于注入水难于洗到,其油气基本未受到驱替,是注水开发油田基本未动用剩余油的主要类型。它们都是宏观大片分布的未水洗储量,它们的动用,除第八种可以直接补孔开采外,一般都需要进行层系、井网的调整(即需要细分开发层系或进行井网加密)才能有效地予以驱替采出。当然,对它们的调整是否可行还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尤其经济评价以后才能决定。 剩余油类型 2、采出程度不高的剩余油 所谓采出程度不高的剩余油,是指已经受到注水波及,其主要孔道中的油气已经受到注入剂驱替,但驱替不充分,水洗程度不高,一些细小孔道可能尚未水洗到的剩余油。这类剩余油的存在,主要是由于油层的层内非均质性与平面非均质性所造成。平面上,这类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入水水推的次要方向上;剖面上,这类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正韵律油层的中上部、厚油层的上部等油层内部难于水洗到的地方。 剩余油类型 采出程度不高的剩余油主要有以下6种类型: ①正韵律油层上部与中部存在的剩余油。 ②厚油层上部或内部存在的剩余油。 ③层间干扰造成低渗透层水洗较差形成的剩余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