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说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授课小组简介 万远英 教授 《当前国内形势综述》 郑小明 副教授 《当前国际形势综述》 王熠 副教授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一、历史背景与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需要革命)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能够革命)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催化革命) 解放思想,从“头”开始。剪辫子、易服饰、禁缠足、禁鸦片、废跪拜、改称谓。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辛亥革命强化了民众的法制观念   中华民国建国纪念邮政明信片,其中五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辛亥革命促进了现代民族国家认同 张謇和他创办的大生纱厂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5.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进程   辛亥革命并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并未中断现代化进程。   民族独立和实现现代化两大历史任务只能通过革命完成。 小 结 革命政权被窃取 未提反对帝国主义 均未完成历史任务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袁世凯(左)与孙中山(右)以及二面代表早期之中华民国的国旗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一、历史背景与历史条件 二、辛亥革命的酝酿准备 三、武昌首义与建立民国 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六、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1.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2. 帝国主义各国加紧在中国的争夺 3.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 4. 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 《辛丑条约》 屈辱赔款 (亿两白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形成,辛亥革命的骨干力量诞生。 一、历史背景与历史条件 一、历史背景与历史条件 1901年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实行“新政” 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成立责任内阁 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1905年,清廷派出五大臣赴东、西洋各国考察 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5 《钦定宪法大纲》 光绪和慈禧死 溥仪上台 撤军机处,设责任内阁 1911 1901 宣布“新政” 革命形势高涨 1908 1908   只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才能摆脱被奴役的命运。 小 结 早期的革命活动 “三民主义”纲领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二、辛亥革命的酝酿准备 二、辛亥革命的酝酿准备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 弃医从政,立志救国 2. 上书遭贬,思想觉悟 3. 建立组织,筹划起义 4. 避难海外,声名鹊起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联盟人某省某县人某某,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 二、辛亥革命的酝酿准备 檀香山兴中会盟书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东亚风云大陆沉, 浮槎东渡起雄心。 为寻富国强兵策, 强忍抛妻离子情。 ——吴玉章 1、涌现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家 2. 反清革命组织不断建立 3. 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辛亥革命的酝酿准备 二、辛亥革命的酝酿准备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 (三)“三民主义”纲领 改良派主阵地 革命派主阵地 二、辛亥革命的酝酿准备 (四)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二、辛亥革命的酝酿准备 (四)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革命派渐得民心,革命成为民众共识,清王朝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小 结 各地的武装起义 保路运动 武昌首义 建立民国 袁氏窃国 三、武昌首义与建立民国 各地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黄兴等人发动广州起义,即黄花岗起义 三、武昌首义与建立民国 保路运动,造成了武昌、汉口防备空虚,为武昌起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三、武昌首义与建立民国 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建立 临时约法 清政府 袁 帝 企图武力干涉 寻找代理人 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各省纷纷独立 和谈 清帝退位 瓦解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1.10.10. 1912.1.1. 1912.2.12. 1912.3.11 镇压 三、武昌首义与建立民国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三、武昌首义与建立民国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三、武昌首义与建立民国 袁氏窃国 三、武昌首义与建立民国   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到了袁世凯手中,历史在曲折中前行。 小 结 政治现

文档评论(0)

妈妈王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