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淀粉的糊化和老化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一、淀粉的结构及特性 淀粉是许多食品的组分之一,也是人类营养最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淀粉生产的原料有玉米、马铃薯、甘薯、水稻、小麦、杂豆类等。淀粉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功能特性,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天然植物中,淀粉以独立的淀粉粒存在,不同植物的淀粉粒其显微结构不同,借此可以对不同来源的淀粉进行鉴别。淀粉粒直径在几个微米到几十个微米之间,不同来源的淀粉粒在大小上差别很大。 淀粉粒的显微结构 不同来源的淀粉粒中所含的直链和支链淀粉比例不同。普通淀粉中一般含20~30%的直链淀粉,70~80%的支链淀粉。 情景1: 糊化可改变生淀粉的不良风味,改善其口感,使之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发挥其增稠、增粘和形成凝胶的作用。 情景2: 淀粉老化会使食物质地变硬干缩,口感下降,难以被淀粉酶水解,不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运用淀粉糊化和老化原理分析 下列做法的合理性 菜肴用淀粉溶液勾芡 端午节用糯米包粽子 新米比陈米更易煮烂 用速冻工艺保存水饺 加工面包时掺入奶油 食品化学 淀粉的糊化和老化 主讲人:赵燕燕 淀粉的结构及特性 1 淀粉的糊化及其影响因素 2 淀粉的老化及其影响因素 3 糊化和老化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4 不同植物淀粉的特征比较 薯片 变性淀粉 冰激凌 A:绿豆淀粉 (平均粒径:0.016nm); B: 马铃薯淀粉 (平均粒径:0.049nm); C:普通玉米淀粉 (平均粒径:0.013nm); D:甘薯淀粉 (平均粒径:0.017nm)。 淀粉粒的形状大致上可分为圆形、卵形和多角形三种。 不同淀粉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 冷水中不易溶解 加热溶解成糊 凝胶易老化 溶于冷水中产生清糊 加热形成透明粘溶液 不易老化、不胶凝 淀粉 淀粉的结构及特性 amylum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淀粉粒 amylopectin amylose 性质 由D-葡萄糖聚合而成的树枝状交叉结构 由D-葡萄糖连接而成的螺旋结构 直链淀粉的结构示意图 直链淀粉由多个D-葡萄糖通过? -1,4 -糖苷键连接而成,由于分子内的氢键作用使链卷曲盘旋成螺旋状,每一圈包含6个糖基。 支链淀粉的结构示意图 支链淀粉由? -1,4 -糖苷键结合生成主链(C链); 支链(B链和A链)以? -1,6 -糖苷键与主链相连。支链淀粉整体呈树枝状,其分子内含大量的分支,但支链都不长,一般为20-30个糖基。 淀粉粒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共同组成,在淀粉粒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分子呈径向有序排列 ;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淀粉粒的基本结构模式 脐点 淀粉粒中,结晶区和非结晶区交替排列 ; 脐点 偏光十字 轮纹 晶体才有 在偏振光照射下,产生双折射现象( 即“偏光十字”现象) 。 吸水 加热 淀粉的糊化 淀粉的糊化      1、定义 淀粉颗粒具有结晶区和非结晶区交替的结构,通过加热提供足够的能量,破坏了结晶胶束区弱的氢键后,颗粒开始水合和吸水膨胀,结晶区消失,大部分直链淀粉溶解到溶液中,溶液粘度增加,淀粉颗粒破裂,双折射现象消失,这个过程称糊化。 2、淀粉要完成整个糊化过程,需经过三个阶段:可逆吸水阶段、不可逆吸水阶段、淀粉粒解体阶段。 糊化过程的三个阶段 可逆吸水阶段 不可逆吸水阶段 淀粉粒解体阶段 水分进入非晶体部分,淀粉与水发生作用,颗粒体积略膨胀,外观和内部结构没变化,此时冷却干燥可复原。 温度升高,水分进入淀粉微晶间隙,不可逆大量吸水,结晶“溶解”,双折射现象开始消失。 淀粉分子全部进入溶液,体系的粘度达到最大,双折射现象完全消失。 1 2 3 糊化的本质:微观结构从有序转变成无序,结晶区被破坏。 淀粉的类型、温度、水活性、pH、共存成分等 支链淀粉比直链淀粉易于糊化 影响因素 淀粉 amylum 加热才能打断结晶区的氢键 糊化与老化 淀粉的糊化 gelatinization 支链淀粉的含量越多,糊化液的粘度越大 糊化的淀粉液冷却后易形成凝胶 低pH时,淀粉会发生水解而产生糊精 pH10时,淀粉粒的溶胀速度增加 影响因素 淀粉 糊化与老化 淀粉的糊化 amylum gelatinization 淀粉的类型、温度、水活性、pH、共存成分等 ? 正常糊化的pH范围为4~7 AW低不易糊化 超出食品的范围 无增稠作用 糖类 与淀粉争夺结合水,降低水活性,抑制淀粉糊化 ? 高糖浓度降低糊化速度 脂类 盐类 酸类 酶 影响因素 淀粉 糊化与老化 淀粉的糊化 amylu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