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节重点的文言实虚词,进一步提升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仁”的思想。 3、提高个人的道德素养,学会换位思考。 要求: 1.校对答案,订正导学案上的错误题目,用红笔更正。 2.牢固记忆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要求: 激情诵读,动手、动口、动脑。 目标: 扎实,激情,高效! 通假字 1、问知。子曰:“知人。”(知通智,智慧 )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错通措,安排、安置 ) 3、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知通智,精明 ) 4、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乡通向,先前) 重点实词 1、天下归仁焉 ( 称许、赞许 ) 2、请问其目 ( 条目) 3、请事斯语矣 (从事,实行 ) 4、使民如承大祭 (承当 ) 5、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诸侯国,古代大夫的家族) 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实践 ) 7、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帮助 ) 8、尧舜其犹病诸(担忧、忧虑 ) 9、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方法 ) 10、士不可以不弘毅 (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 1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贫困 ) 词类活用 (1)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直、枉: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2)不仁者远矣( 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 )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立、达:使动,使站得住 ,使通达 ) (4)不可以长处乐(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安乐的生活) 一词多义 病 1、尧舜其犹病诸 (担忧、忧虑 )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 困苦,困乏 ) 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矣( 毛病、缺点 ) 4、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责备、羞辱 ) 5、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疾病 ) 举 1、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选举 ) 2、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 举起 ) 3、举类迩而见义远 (举出、提出 )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 发动、举行 ) 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拿 ) 6、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 ( 全、都 ) 7、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并吞 ) 8、戍卒叫函谷举(攻克、占领 ) 达 1、樊迟未达( 明白,理解 ) 2、己欲达而达人 ( 通达 ) 3、欲速则不达 ( 到达 )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通达) 重点虚词 诸 1、举直错诸枉 。 ( 兼词,之于 ) 2、尧舜其犹病诸! (兼词,之乎 ) 3、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兼词,之于) 4、穆公访诸蹇叔。(兼词,之于 ) 5、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 兼词,之乎 ) 一分钟识记 名句积累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家无怨,在邦无怨。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 (6)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合作探究(15分钟) 一、内容: 4道探究题。 二、要求: 1.小组成员先一对一讨论,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全组交流。 2.互相帮助解决困惑,注意碰撞思想。 三、目标: 诵读课文,理清各节的内容,把握主要思想。 课内合作探究(5分钟) 1、翻译下列句子 (1)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本文所选几段文字是以处事待人的原则组织在一起的,请分析归纳: 孔子为弟子从各个角度解释“仁”: 达到“仁”的方法: 解释行仁的意义: 3、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对颜渊、子贡、樊迟、仲弓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同,试做具体分析。然后综合起来谈谈你对孔子所说的“仁”的理解和认识。 4、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两种说法区别在哪里? 5、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谈谈我们该如何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翻译下列句子 (1)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舜做了天子,从众人中选举人才,任用了皋陶,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担当的责任,不是很沉重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2、本文所选几段文字是以处事待人的原则组织在一起的,请分析归纳: 孔子为弟子从各个角度解释“仁”: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