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炒黄法导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炮制学 第9章 第九章 炒法 概 述 1 定义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容器内,用不同火力连续加热,并不断搅拌或翻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方法。 2 分类 根据炒法的操作及加辅料与否分为清炒法和加辅料炒法。清炒法又根据加热程度不同而分为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法按所加辅料的不同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 炒法的基本操作程序 1.??预热。将锅烧热或烧烫后应用。 2.?投药。药物大小分档,少量分锅炒。加辅料者,需先处理辅料,再投入药物。 3.?翻炒。要快而勤,使药物均匀受热。要求亮锅底。 4. 出锅。要迅速,避免药物过火,并摊开晾凉。用辅料者应及时筛去辅料,再摊开晾凉。 炒药为什么要用热锅? 炒制容器即炒药锅在炒药前要预热,即“热锅炒药”。 1.利于炒制温度的掌握,缩短炒制时间。 2.避免有些种子类药物炒成“僵子”。如王不留行。 3.避免有些药物炒制时“粘锅”,如蒲黄。 火力与火候 火力:是指火的大小(强弱)或温度的高低。 炒黄多用文火(小火),炒焦用中火,炒炭多用武火(强火、大火)。 加辅料炒多用中火或武火。 火候:是指药物加热炒制时火力大小的运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及药物在受热过程中内外出现的变化特征的综合概括。 从形、色、气味、质等方面观察判断。炒制的时间控制与方法和药物性质有关。相对而言,炒炭>炒焦>炒黄,砂炒>滑石粉炒、蛤粉炒、米炒>土炒>麸炒。 形:指药物炒制时的形态变化。如发泡、鼓起、卷曲、爆花等。 色:指药物炒制时的色泽变化。药物表面、断面及内部的颜色变化 气味:指炒制药物时逸出的固有气味。成分和辅料不同。 质:指药物炒之后的质地变化。如酥脆、松泡、轻泡、蜂窝状、易碎等 影响药物炒制质量的因素 1.??? 火力。 2.????加热时间。 3. 搅拌和翻动。 4. 火候的观察。 第一节 清炒法 不加辅料的炒法称作清炒法,包括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方法。 清炒法: 指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于预热后的炒制容器中,选用不同的火力连续加热,拌炒至规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清炒法的目的 1、增强疗效。质脆易碎、成分易于煎出。如王不留行、牛蒡子炒黄。增强焦香气味,增强消食健脾作用,如麦芽、山楂炒焦。 2、降低毒性或副作用。苍耳子、牵牛子、白果、花椒;莱菔子、瓜蒌子。 3、缓和药性。葶苈子、牵牛子。 4、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地榆、槐花增强;荆芥、牡丹皮产生止血作用。 5、保证疗效,利于贮存。杀酶保苷保存药效;除去水分,杀死微生物或虫卵,利于贮存。 6、矫嗅矫味。九香虫。 一、炒黄及炒爆 1.定义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于预热过的加热容器中,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翻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较原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种皮破裂,并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 某些药物需炒至种皮爆裂开花,又称为炒爆。如王不留行、水红花子。 2.适用药物 种子类药物由于种皮坚硬,不利于煎煮,炒黄后角质化或木栓化的外皮膨胀破裂,内部组织疏松,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古有“逢子必炒”之说。此外一些果实类药物如山楂、栀子等也用炒黄。特别一些含苷类药物如芥子、槐花、苦杏仁用炒黄法,可以破坏分解酶,保存苷类成分,利于这些药物的贮存。 种子类药物为什么多采用炒黄法炮制? 1.?炒后种皮爆裂,组织疏松,角质化或木栓化的种皮破裂后,便于粉碎,易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故能增强疗效。 2.炒黄加热能破坏一些含苷类成分的种子类药物中所含的酶,以保存苷类成分。 3.炒黄可除去药材中部分水分,防止发霉、变质,利于贮存。 4.炒黄加热亦能降低毒性或缓和药性。 3. 炮制工艺 炒黄的操作方法为: 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置热锅内,用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较原色加深,鼓起,有爆裂声,有香气。 (子类药物宜用时捣碎) 炒爆的操作方法为: 取净药物,置热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药物大部分爆花。 判断炒制程度的方法 (掌握火候) 1、对比看:颜色——浅者炒至黄色,深者炒至较生品原色加深; 2、闻香气:气味——炒至透出药物的固有气味(挥发性的芥子油、紫苏醛等); 3、听爆声:声音——加热种皮膨胀爆裂的声响,注意其爆裂声的大小和多少; 4、看断面:掰开种子断面呈淡黄色 5、形态变化——膨胀鼓起,甚至爆裂开花。(王不留行、水红花子爆开白花) 4 注意事项 4.1 锅预热,便于药物受热均匀。 4.2 投药前分档;投药后调节火力,一般为文火,王不留行、水红花子、山楂、苍耳子等药物用中火。 4.3 均匀翻炒,注意亮锅底。 4.4 看火候出锅。出锅后摊开晾凉,然后入库,防止热药吸湿回潮。 芥子 本品来源于十字花科的白芥或芥(习称白芥子和黄芥子)的种子。 ⑴炮制方法 ①芥子:取原药材,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②炒芥子:取净芥子,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