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矿山开采沉陷规律及观测站设计导论.ppt

第6-1章矿山开采沉陷规律及观测站设计导论.ppt

  1.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岩移钻孔钢丝法结构安装示意图 滑轮; 2—重锤; 3—钻孔; 4—钢丝; 5—测点; 6—钢管; 7—压缩木; 8—垫圈; 9—螺母 岩移钻孔钢丝观测法 钻孔伸长仪 1、测量系统 2、测量原理 探头内的感应电路在接近感应环时,将引起蜂鸣器报警,并使指示器上指针偏转,当指针达到峰值时,探头中心正好对应感应环,利用电缆和标尺上的刻度,即可测得探头中心相对于地面的深度,从而求得感应环的高程,通过两次测量就可得到感应环的下沉。 3、测量精度:±1.5mm 钻孔测斜仪 1、测量系统 2、测量原理:当摆锤倾斜时,两线圈电感不同,倾斜量就转化为电量 3、测量精度:6mm/25m (一)测斜仪操作过程: 1、步骤: (1)开机 (2)Inclinomerer ↓ (3)New↓ (4)AD(设置钻孔号,用α键) (5)599250↓(选择传感器类型) (6)10↓(输入测量深度,用α键) (7)10↓(输入测量步数Number of steeps) (8)start readings now (开始读数) ↓ (9)选择轴 A1§B1……↓ (10)选择开始点 Bottom to top ↓ (11)选择记录方式 Manual↓ ???????????????????????????????????????????????????????????? (12)测量↓ ………↓ (13)提升1.0m,再测量↓ (14)探头反向,再按上述步骤测量一次 2、数据处理 设第i点初次测量读数为Aio,Bio,第m次读数为Aim,Bim,则第i点相对于i-1点的增量为: P——为两点测量间距 由于本次实验中,取Aio=0,Bio=0 i——从1~n,n为测量点数 SA1 SA3 SA2 δA3 δA2 1 2 3 (二)伸长仪操作过程 1、步骤: (1)放探头进入钻孔,直到底部 (2)提起探头,直到蜂鸣器响 (3)再上提探头,到蜂鸣器不响 (4)缓慢下放探头,精确探测蜂器开始响的位置 (5)固定电缆,开始读数,精确到mm,L1 (6)缓慢上提电缆,直到蜂鸣器响 (7)固定电缆,开始读数,精确到mm,L2 (8)提起电缆到第二个环,重复上述过程 2、数据处理: 设首次观测第i环距孔口的距离为Lio,第m次测量第i环距孔口的距离为Lim,则有: , mm 如果以孔口作为基点,则有:wi=w孔+Δwi 将分段的套管用铆钉连接起来,以便下放。 为了使仪器能顺利测量,必须在打好的钻孔下放刻有十字槽的套管。 连接好的套管在钻机带动下缓慢下放。 为了保护钻孔不被破坏,需对孔口进行保护 用测斜仪进行岩体内部水平移动测量 用伸长仪进行岩体内部下沉和竖向变形测量 鲍店矿井筒变形监测结果 二、全面观测 目的:确定测点的初始位置和高程 1)测点的水准测量;2)测点间的间距测量;3)支距测量 采动前:两次,两次间隔≤5天,高差≤10mm,支距差≤30mm,边长差≤4mm,三等水准 2)活跃阶段:≥4次,间隔 (规程), 峰局 (H0=50~350m),四等水准。 3)移动稳定后:两次,要求同采动前 全面观测方法 高程测量: 确定观测线控制点未动; 两端均有控制点,则附合水准测量; 只有一端有控制点,则闭合水准测量; 按照三等水准测量精度。 平面位置测量: 常用方法:边交会、角交会、边角交会、导线测量或GPS的方法 导线测量: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 5″导线的精度 。 三、日常观测工作 日常观测:首次和末次全面观测之间增加的水准测量; 时间间隔:视下沉速度而定,一般为1—3个月; 观测方法:四等附合水准或闭合水准; 相关工作:记录地表裂缝、塌陷的形态和时间,每次观测时相应工作面位置、实际采厚、工作面推进速度、顶板垮落情况、煤层产状、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 注意:移动活跃阶段,水准测量必须在一天内完成。 观测时间 观测内容 观测时间 观测内容 设站后 10-15天 与矿区控制网连测 地表移动活跃期 全面观测、加密水准测量 采动影响前 全面测量、预测 地表移动衰退期 水准测量 地表移动初期 水准测量 地表移动稳定后 全面观测 观测站的观测程序 6.4.4 观测成果的观数据处理 观测成果的计算 绘制图形 一、观测成果的计算 观测数据的内业整理 原始数据检查:发现粗差、是否超限 高程计算:简易平差,计算各测点高程 各点间水平距离:坐标反算 测点水平移动值:根据移动前后坐标

文档评论(0)

bbnnmm8855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