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高中历史必修3第17课解说.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35年罗曼·罗兰应高尔基之邀访问莫斯科。在《莫斯科日记》中,罗曼·罗兰对这次访问的经过和观感都作了详细的描绘。在日记中,他对苏联的许多新气象作了热烈的赞扬,但同时他又以作家的敏锐和人道主义思想家的深刻,看到了某些严重的问题,对一些现像表示了深深的疑虑。值得玩味的是,他对自己产生这些疑虑似乎又有种负疚感,总要想出一些可以理解的“理由”自我解释一番,以消除疑虑。并且,他要求这部日记在50年后才能开封,因为他坚信半个世纪以后苏联能够解决书中所提到的问题。 第17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917—1924 1924—1953 赫鲁晓夫 1956—1964 勃列日涅夫 1964—1982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 一 、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A二战结束,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C斯大林的逝世,苏共“二十大”否定斯大林 项目 2、内容 农业 (重点) 工业 (管理) 1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的自留地和一定的牲畜 2 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3 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4 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 1 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2 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的权利 3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表 3.评价: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失败原因 -见课本78页) (1)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2)提出的战略目标超越实际; (3)个人作风急躁冒进、反复无常。 1956年苏共二十大,在讲话中,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即所谓《秘密报告》)。赫鲁晓夫把从前口口声声称为“父亲”、“慈父”的斯大林指责为“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是“暴君”、“刽子手”、“独裁者”;“赫秃”这一恶行震惊世界,造成国际共运严重的思想混乱,是中苏论战、国际共运分裂、社会主义事业受挫的起因。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制成由苏联发射成功 。 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 第一个征服太空的人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 苏联领导人接见永载史 册的“征服宇宙空间英 雄”尤里 · 加加林。 东方1号 他于1959年9月在美国访问了13天,转了7个城市,满怀自信地向美帝国主义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然而,1963年11月6日,他在接见美国企业家时老老实实地承认:“我做不到这一点,资本主义太强大了!” 赫鲁晓夫喜怒无常的性格被称为“鲁莽的改革者” 1960年他率领苏联代表团出席联大时,在辩论中情绪失控,竟不顾礼仪,脱下皮鞋猛敲桌子,同西班牙代表大吵,导致警卫人员干预。这一政治笑柄,已被历史记录在案。 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主张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和平共处,以避免核战争。他于1959年访美,与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会晤,一时和平共处的势头高涨。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他是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是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 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勃列日涅夫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按陈规办事,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他在开会或讨论问题时,总是先听大家发表看法,然后尽量照顾各方面的立场和利益加以折中,采取中间路线。所以,有人称他为“妥协能手”。 1964-1982年执政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 项目 内 容 工业 (重点) 农业 2.内容 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 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等政策 (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 (2)70年代后期改革趋于保守; (3)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经济发展。 3.评价 80年代初苏联经济全面滑坡 (1) 以上材料说明在勃列日涅夫改革中存在什么问题?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发展军事工业,生活必需品缺乏,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影响:严重挫伤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 【合作探究】: 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到了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