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屋顶的四面坡在哪? 故宫建筑群 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 装饰 小结 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 中国元素 1)“中国红”展民族形象 2)斗拱造型——极具中国特色的“东方之冠”的外形设计 3)壮丽的屋顶 4)篆字的二十四节气印于其上 5)屋顶花园:“新九洲清晏”初露风采 九州清宴原本是圆明园中的景观设计,设计人员将其“移植”到国家馆周围,成为国家馆的景观。经过重新设计后,新“九州清宴”——田、泽、渔、脊、林、甸、壑、漠呈半月形围在“东方之冠”(雍)的周围,将城市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融在一起。 设计理念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主体构思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你觉得中国馆体现了什么中国精神? 斗拱——层层叠加,秩序井然,越抱越紧,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载力。 斗冠由56根横梁借助斗拱下小上大的原理叠加而成。象征了中国人民“只要团结,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思想主旨。 “中国红”,传达出喜庆、吉祥、欢乐、和谐的情感,展示着“热情、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 建筑本身融合了中国哲学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和谐共生”、“道法自然”等。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词法‘”? 【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词汇”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中国建筑的特征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引论) 1—2 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总括说明。 (主体) 3—13 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 (文法) 14—19 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 (结语) 20 中国馆体现了哪些中国建筑的民族特色?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50周年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 作者梁思成,梁启超之子。梁思成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早年就读清华大学,后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1947年曾参与纽约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工作,一生遨游建筑天地间,特别是为发现、研究、保护中国古建筑倾注了毕生的精力。由这样一位专家来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再合适不过了。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佳话 梁思成与林徽因—爱情佳话。他俩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金;一位是建筑巨匠,一位是绝艳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两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楼。他不计国仇家恨,力使奈良,京都的古建筑免遭盟军的轰炸,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她出众的才貌令万种风情的徐志摩诗兴大作,使抑情重理的金岳霖冥思独想,终身不娶。 识记拼音 墁( ):用砖、石等铺地面。 枋( ):两根柱子间起连接作用的方形横木。 檩( ):架在屋架或山墙上面用来支持椽子或屋面板的长条形构件。 榫( ):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选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翚( ):野鸡。 戗( ):支撑斜脊的斜梁。 màn fāng lǐn sǔn huī qiàng 如何把握全文的整体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引论。(1-2) 二、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13) 三、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