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崇尚自由是西方富强的深层原因,自由是最基本的价值,西方所说的民主是捍卫自由的一种手段。 严复先生《天演论》,当时犹如惊蛰之春雷响彻神州大地,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吴玉章、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都深受影响。曹聚仁先生曾说,他在20年中读过500种以上名人回忆录,其传主(即回忆录的主人公)差不多都看过《天演论》,可见影响之深广。 ——陈文振追思严复先生》 “睁眼看世界”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①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③挽救民族危机 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改良的方式),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课标启示 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为自己的座右铭,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 【启示】凡是适应历史潮流,能够为历史发展提供动力的事物,就是顺应历史潮流。凡是丧失历史必然性,在历史改革的洪流中,将最终逐渐消亡。过去有皇帝、有大臣,还有地主。但是,随着现在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平等、自由、博爱主张的深入人心,在现今的世界上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位置。生活改善了,那些旧的一套自然离我们远去,人们的生活总是越来越好,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每个人有对美好的追求。所以说凡是和它相悖的,都会最终归于消亡。 * * 林则徐 康有为 孙中山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陈独秀 李大钊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导语 一个主题:中国向何处去 一个方向:向西方学习,向现代化过度 三个阶段: ①学器物(林则徐、魏源;洋务派) ②学制度(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 ③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新的救国理论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林则徐、魏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课标要求] 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入了全新的时代! 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当中国的读书人埋头于经书中寻章摘句,远离社会现实的时候;当清帝国的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的时候,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把曾经领先世界的中国远远甩在后面…….. 一、“睁眼看世界”(学西方先进技术) 1、背景 (1)国内: (2)国际: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它们为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 2、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华事夷言 林则徐(1785-1850),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同时,他编译《四洲志》等外文书籍、资料,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 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 ③仿制西方战舰; 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 强。 评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2)魏源 3、地主阶级洋务派观点: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代表人物:李鸿章、左宗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 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含义?) 师夷长技以“自强” 、“求富”。 结果: 甲午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目的: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影响:进一步促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