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探究诗歌主旨的方法 山行 唐代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登岳阳楼 唐代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学习目标: ? ?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方法分析诗歌主旨(思想内容) ?? 2?、能分析诗歌艺术手法? ? ?????????????????? **诵读此诗,结合注释,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本诗的主旨。并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已自宽,举杯判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一)鲍照的生平 鲍照(约414—466),南朝文学家,字明远。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二十多岁时曾求得官职,然而仕途坎坷,后在战乱中为乱兵所害。 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二)鲍照的人生道路 鲍照的人生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 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 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诵读此诗,结合注释,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方法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并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已自宽,举杯判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答: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 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鲍照的诗歌创作风格 《拟行路难》18首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 赏析诗歌首联 一二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古诗词表达技巧 3.表达方式 1.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托物言志用典 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借代 设问 顶真 象征等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赋比兴,抑扬,对比,联想,衬托(正、 反衬) 描写类 抒情类 间接抒情 2.修辞方法 动静,虚实,侧面烘托,细节描写,白描,乐景衬哀情 探究 赏析诗歌首联。 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比:比喻,借助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说明事理。 兴:先写一个事物,用来引起或寄托某种思想感情 语言风格 质朴,近乎口语,明白晓畅 小结 《拟行路难》其四全诗突出写“愁”,所叹者愁,酌酒为销愁,悲歌为泄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古诗源》卷十一)。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感情。 探究2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 ③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