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經院李助研究員淳議題一及三投影片檔.-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ppt
李淳 法規範要求的釐清 電信法第26條 第一項:第一類電信事業之資費管制,採價格調整上限制。 第三項:第一類電信事業資費之價格調整上限制之適用對象、適用業務、資費項目由交通部訂定之。 實務運作:並非所以第一類電信事業都受規範 第一類電信事業的PHS被排除 第一類電信事業的3G被排除 小結:主管機關依法有權進行判斷、亦已經行使過判斷權,所以沒有依法「必須」管制的問題 一些對「管制原則」的回憶… 電信自由化工作小組議題及結論(交通部電信總局,90年6月) 管制措施是為解決「市場失靈」問題, 當競爭機制能夠有效運作,實施經濟管制對於市場機能抑制大於幫助時,就必須進行「解除管制」工作(頁15) 下階段電信管制原則之建議: (頁16-17) 信任市場機制:以自由競爭為原則,管制為例外 公開及合理之決策過程 NCC 95 年度施政計畫 「促進數位匯流效能競爭」之基本理念 以「健全通訊傳播監理制度」作為明智監理者(smart regulator) 用最小干預手段達成最大管制效益之行政準則 管制原則的取向: 在充分尊重電信市場之特徵並考量電信主管機關之限制下進一步解除管制(劉孔中,民90)儘可能尋找解除管制的理由,而非想辦法找到管制的基礎 NCC對競爭市場的論證 公平法的定義: 二以上事業在市場上以較有利之價格 、數量、品質、服務或其他條件,爭取交易機會之行為。 NCC的原始定義?(見第2次說明書第15頁) 價格變化—牌價?實際價格? 成本增減---是Rate of Return regulation工具 投資報酬率--是Rate of Return regulation工具 利潤增減---競爭性市場有無如此利潤? 誘因管制基本原理的回顧 效能為基礎 performance-based regulation, 透過管制的獎勵與懲罰,提升效能 需要決定的 benchmark 需要測量的 parameter 於是,NCC的論證是「效能不好的(不完全)論證」,不是競爭的論證 本案爭論的重點: 一個產業的效能高低,應該由誰來決定? 自由化的基本精神:市場是最好的決定機制 除非市場無法妥善運作 先天的失靈 後天的反競爭行為 結論:論證競爭是否「充分」不是關鍵 無論NCC如何定義,競爭的程度無法正面評價,而且 管制介入是糾正「市場失靈」, 是糾正「反競爭行為」, 不是糾正「競爭不處於充分狀態」 本案方法論 先決定有無管制的理由,而非如何管制 先制定在匯流趨勢下,整體通信產業的發展藍圖 決定市場範圍定義 不能由2000-2005年資料決定2007年管制取向 應由2015年的宏觀角度,決定2007年管制取向 受委任人 李淳 本次聽證會核心議題:管制正當性 管制原則的取向: 在充分尊重電信市場之特徵並考量電信主管機關之限制下進一步解除管制(劉孔中,民90)儘可能尋找解除管制的理由,而非想辦法找到管制的基礎 NCC對競爭市場的論證 公平法的定義: 二以上事業在市場上以較有利之價格 、數量、品質、服務或其他條件,爭取交易機會之行為。 NCC的原始定義?(見第2次說明書第15頁) 價格變化—牌價?實際價格? 成本增減---是Rate of Return regulation工具 投資報酬率--是Rate of Return regulation工具 利潤增減---競爭性市場有無如此利潤? 誘因管制基本原理的回顧 效能為基礎 performance-based regulation, 透過管制的獎勵與懲罰,提升效能 需要決定的 benchmark 需要測量的 parameter 於是,NCC的論證是「效能不好的(不完全)論證」,不是競爭的論證 本案爭論的重點: 一個產業的效能高低,應該由誰來決定? 自由化的基本精神:市場是最好的決定機制 除非市場無法妥善運作 先天的失靈 後天的反競爭行為 結論:論證競爭是否「充分」不是關鍵 無論NCC如何定義,競爭的程度無法正面評價,而且 管制介入是糾正「市場失靈」, 是糾正「反競爭行為」, 不是糾正「競爭不處於充分狀態」 本案方法論 行動電話有無市場失靈或是反競爭行為? 我國行動通信市場沒有「市場失靈」的問題 沒有自然獨占 “If competitors want to enter, how natural can monopoly be?” (Kahn, 1990: 146) 沒有人為獨占 沒有「既有業者」(incumbent)於事前形成的進入障礙(可競爭理論) 頻譜:只要1) 目前有多餘capacity,只要2) 主管機關能視市場需求繼續釋出頻譜,只要3)允許頻譜批發(MVNO)充其量只是「潛在」的障礙(ACCC, 2004) Sunk cost 解決方法: MVNO National 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