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光弹性实验中的光学基础导论.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光弹性实验中的光学基础知识 光的本性 自然光和偏振光 白光和单色光 折射及双折射 光波的叠加与干涉 光弹性仪器的光学元件 光学简介 一、光学发展的概况 人类感官接收到外部世界的总信息量中至少有90%以上通过眼睛; 光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新兴的年青学科; 激光器诞生后,光学开始了迅猛发展,成为科研前沿极为活跃的学科。 几何光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是光线,即光是由一束束的光线组成。对于光的本质,虽有Newton的微粒说和Huygens的波动说,但都缺少实验依据。因而,尽管尝试测量光的传播速度,但无法从理论上说明光是如何传播的。即无法从理论上导出光速的概念。 《墨经》,成书于公元前4~3世纪,其中已有对于小孔成象的描述,亦有关于镜面反射文字,其中已包含了光线及其沿直线传播思想。但由于没有对光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里面并没有物理学的思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缺憾。 《光学》,前3~2世纪,Euclid著,已指出光在平面上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其后研究了光的折射等成像规律,并制成各种光学元件。 墨翟(公元前468—前376) 墨翟人们尊称墨子。他是战国初年的鲁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468年,死于公元前376年。 ??? 墨子出身于下层,少年时代曾经“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觉得儒家的礼过于烦扰,妨碍生计,所以撇弃儒学,并进而创立了墨家学说,成了儒家的反对派。他有弟子三百人,结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墨家学派团体。 ????墨子和他的弟子流传下来的著作只有《墨子》一书。全书原有七十一篇,现存五十三篇。这本书主要包括数学、力学、声学、光学等方面,主要保存在《墨经》中,《墨经》是《墨子》的一部分。 ??? 1.在力学方面,墨家给“力”下了符合科学的定义。 ??? 2.在光学方面,墨家研究得更多。他们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 此外,墨家对飞鸟的影子、物体的本影和半影、凹面镜和凸面镜的成像现象等,也都作了许多研究。 《墨经》把“力”定义为“形之所以奋”,意即力是物体(“形”)运动(“奋”)的原因;也有人解释此条中的力为体力,意即只有凭借体力人体(“形”)始能有所动作(“奋”)。 墨子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三个方面即:闻之,说和,亲和。特别强调亲和,即自身亲历所得的知识,是中国科学实验研究的倡导者。墨子在逻辑学上的贡献是排中律和矛盾律。在世界观中,墨子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即人的承受力,应变力以及外界的压力,驱动等。这与现代心理学家勒温的“场论”相符合。 欧几里得(Euclid) 公元前330—前275年。古希腊雅典人。柏拉图的学生。他曾长期在亚历山大里亚教书,并在那里创办过一所学校,建立了以他为首的数学学派。是古代最有名望的学者之一,是几何学的鼻祖。 公元前300年左右,他所著《几何原本》13卷,是世界上最早公理化的数学著作。他主张光的直线性观点。对于人眼观察物体的解释,他认为是由于人眼发出的光线遇到物体所致。   欧几里得的著作较多,如《数据》、《图形分割》、《论数学的伪结论》、《光学之书》、《反射光学之书》等。 1672年,Newton分光实验,白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1678年,Huygens提出波动说。 1704年,Newton提出微粒说。 以上为几何光学时期。在这一时期人们做了大量研究,试图知道光是什么。代表性的观点有Newton的微粒说和Huygens的波动说。 Newton在1672年成功地进行了分光实验,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不同颜色的光沿不同角度出射,形成彩色光带。1704年Newton在其《光学》一书中提出微粒说,人为光是由一个个粒子组成的,每个粒子可看做一个质点,遵守质点运动的规律。 而Huygens在1678年所出版的《论光》中提出了波动说。人为光以波的形式存在和传播,遵循波动的规律。微粒说和波动说都能解释几何光学的一些现象,但由于缺少有力的实验依据,都不能彻底否定对方。 牛顿?(Isaac Newton)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诞生于英格兰东部小镇乌尔斯索普 , 1727年3月20日卒于伦敦。 1666年,牛顿在家休假期间用三棱镜进行了著名的色散试验。由此发现了白光是由各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并且计算出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精确地说明了色散现象,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物质的色彩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物体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公元1672年,牛顿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学会哲学杂志》上。牛顿提出了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并且走 的是最快速的直线运动路径。 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

文档评论(0)

过各自的生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