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计算能力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技能之一。从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地理计算题来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提供信息材料,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相关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加以计算;二是提供信息材料和计算公式(教材中未涉及的计算公式)要求考生进行计算。主要考查有关地图、时间、人口、城市等相关知识的计算。因此要提高地理得分,重要的地理计算方法必须掌握。
(2013·四川文综)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读图回答(1)~(2)题。
与地图相关的计算
(1)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2)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
A.156米 B.178米
C.220米 D.255米
[获取和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均为30米,即等高距为30米。
图中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图示区域东、西侧最低处与最高处,中间有几条等高线,其最大高差范围为(n-1)<H<(n+1)d,d为等高距。
[得出答案] (1)B (2)C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地理坐标(经纬
度)的计算
①1°经线长约为111 km,1°纬线长约为111 cos φ km(其中φ为纬度);②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
比例尺的
相关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放大=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比例尺缩小=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分数倍数
海拔和相对
高度的计算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h≤H<(n+1)h(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h表示等高距)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流域面积的计算
作出流域的分水岭(山脊线),由分水线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
坡度的计算
坡度=两地的相对高度/两地的实际水平距离
陡崖高度的计算
(1)陡崖顶部海拔高度的计算:
A≤H<A+h
(2)陡崖底部海拔高度的计算;
B-h<H≤B
(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n-1)h≤H<(n+1)h
(其中n表示重合的等高线条数,h表示等高距,A表示陡崖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大值,B表示陡崖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小值)
1.(2013·陕西宝鸡三检)读我国东部某地的等高线示意图和该地区的气候资料表,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为100 m、200 m、300 m、400 m。据此完成(1)~(2)题。
1月均温
12 ℃
7月均温
28 ℃
≥10 ℃积温
7 400 ℃
降水量(mm)
3~5月
460
6~8月
440
9~11月
520
12月~次年2月
160
全年
1 580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图中的H地看不到G地
B.G地海拔为100 m,H地海拔为400 m
C.该地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D.图示河段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雨水补给
(2)图中城镇与H地相对高度的最大值h为( )
A.199<h<200 B.289<h<290
C.299<h<300 D.300<h<301
解析: 第(1)题,根据等高线的分布规律可知,H地位于300 m等高线上,C地位于100 m等高线上,H地到G地之间没有凸起的障碍物,在H地能看到G地;由表中气温和降水量信息可知,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表格可以看出该地降水比较丰沛,河流补给类型主要为雨水补给。第(2)题,城镇的海拔为0~100米,故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为200~300米,故最大值h为299~300。
答案: (1)D (2)C
(2012·江苏单科)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下图是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与地球运动相关的计算
首次成功对接时,地球表面的晨线是( )
A.①线 B.②线
C.③线 D.④线
[获取和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首次成功对接时”——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1时36分6秒;“晨线”?
图中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根据地方时差换算经度差。
[得出答案] A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时区、区
时和地方
时的计算
①某地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若余数大于7.5,则时区数等于商加1;若余数小于7.5,则商数即为时区数)
②某地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4分钟/1°×两地经度差
③某地的区时=已知地点的区时±1小时×两地的时区数差
地球自转
线速度的
计算
Vφ=1 670 cosφ km/h;注意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意一点的角速度相同,但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要大
不同日期的分界线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