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关闭领结构设计2课时
第二节关闭领结构设计
关闭领是有领类结构中实用性很强的领型。有立领、翻领、立翻领等。
一、立领的结构设计
1.立领是条状的领片直立于衣身领口处,并围绕人体颈部的一类领型。因此,
衣领规格的合理确定、衣领与领口、衣领与人体颈部的配合关系是立领结
构设计技术关键。例如:根据服装款式的风格不同,衣领的规格一般在净
体尺寸的基础上加放2一scm。再根据衣领的宽窄不同,前领口深应较原型
的领口深加大1一Zcm。
2.立领的基本结构似长方形,其长度为1/2领长,宽度再scm左右。由于人
体颈部前底后高,一般领前部若窄一些,并有一定的翘势,领角处可以方
形,也可以圆形等。
二、立领的结构变化
1.竖直式立领:一般领宽(高)为2.5一4cm。是学生装采用的一种领型。由
于人体呈上细卜粗。竖直式立领的领上口与颈部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2.内倾式立领:一般领宽(高)为2.5一6cm。是旗袍、女式礼服、中式服装
常用的一种领型。
3.外倾式立领:一般领宽(高)为7cm以上。是晚装、表演装等用的一种领
型。此宽式,可再底座连翻领式。
4.连身立领:是衣身与衣领连再一起的领型。它的制图方法是首先确定好立
领的高度,然后再前后领点、肩领点加出其高度,其中前后领点有一定的
倾斜度。然.后再利用剪叠方法将后衣片的肩背省、前衣片的腋’卜省转移至
前后领省,并将领省做出菱形,省缝的最宽处设置再领口线上。
?三、翻领的结构设计:
翻领是由贴近人体颈部的领座与翻折在外的翻领两部分组成。其种类变化多
样。是用途最广泛的一种领型。
(一)连翻领的构成
连翻领是由相连的翻领与领座两部分组成,它有宽翻领、窄翻领、高领座、
底领座之分。连翻领的基本结构是以长方形为基础的,长度一般是总长的二
分之一,高(宽)度是翻领高(宽)和领座高(宽)之和,领后部有翘势,
以保证领外口线的长度变化,领角的倾斜度可自行设计变化,方、尖、圆、
弧等。
(二)连翻领的结构分析;
1.翻领宽(高)与领座宽(高):连翻领的全部宽(高)一般为7一巧cm,
其中领座宽(高)为2一scm,翻领宽(高)4一10cm。
2.领后翘势与领外口线的长度:当翻领宽比领座宽大Icm、领后翘势为
1.scm时领外口线的弧长比领’卜口线的长度大Icm。
3.领下口线造型与衣身领口:在连翻领的结构中还存在着穿着后衣领的领
口上呈V和U型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决定于衣领配制时领下口线的造
型与衣身领口线的吻合关系。领下口线与衣身领口呈凹凸互补吻合的状
态是V型,领下口线呈弧线形与领口线不吻合且出现空隙为U型。
(三)连翻领的原型配制:在连翻领的结构设计中,当领座宽在Zcm以下时其翻领部分即呈现披袒在肩部的状态,因此这类领又称袒领,平领或
披肩领。
1.将前后衣身原型的肩领点对合,肩端部重叠4cm放置。
2.依据原型的领口线绘制衣领的下口线。再根据具体款式画出衣领的外部
轮廓线。
在原型配领结构设计中,前后衣身的肩端部重叠量的多少是控制领下口弯
曲程度、领外口长度、领座高底的关键。肩端部重叠越大,领下口弯曲度
越小。
四、装脚翻领的结构设计
(一)装脚翻领的构成:装脚翻领是领座和翻领分开的领型。装脚翻领采
用分割工艺,将一片领分割成两部分,从而结构上达到领上口贴近
颈部的效果。这类领型主要有:男衬衫、中山装、职业装等服装造
型中。
装脚翻领中领座部分的结构与立领的结构基本相同,由于领座下口要缝
至止口线处,故其长短要加出到叠门的宽度,翻领部分与连翻领的结构又
大小相同。
(二)装脚翻领的结构分析
1.翻领宽与领座宽的关系:在装脚翻领的结构中,翻领宽与领座宽的关系
和连翻领结构中的两者过程相同,翻领宽至少要大于领座宽0.7一1cm,
目的是翻领盖住领座和衣身的装领线,外径大于内径。
2.翻领与领座的长度关系:一般翻领上口线比领座上口线长0.2cm左右,
这是为两者在配合时翻领环绕领座所设置的余量,当两者缝合时要将余
量放在肩领点处座吃势。
3.翻领与领座的翘势:翻领部分要有一定的翘势,但翘势与领座翘势相反,
只有相反才能起到合体的作用。
第三节驳领结构设计
驳领属开门领最典型的代表,‘已在众多领型中最有富于变化,且用途最广泛,
但其结构也是最为复杂,领型结构具有综合特点,是学习的重点。
一、驳领的构成与制图:驳领是翻领与领座相连的衣领,它和衣身驳头共同
组成驳领领型。
1.确定领口与驳头:将衣身原型转动出撇胸后再进行领口与驳头的制图:先
做出驳口线,肩领点A沿肩线延长2.3cm为驳口基点B AB两点的距离
为领座宽的0.8倍)在止口线上高于腰节scm左右确定驳口止点C,BC两
点连线为驳口线,领口、串口及驳头宽的结构。
2.确定翻领松度:过A点向上作BC的平行线,其长度为衣领的宽度7cm,
并设为D点,由D点左量Zcm作垂线段得D/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毕业生(四)【13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 最新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一套.docx VIP
- 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标准)必修二Unit6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docx
- 毛概电子书.doc
- 紫外线钣金灰行业报告.pptx
- 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标准)必修二Unit5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doc
- CQC13464225-2024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安全与性能认证规则.pdf
- 外研版高中《英语》(新标准)必修二Unit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doc
- 洪洞悦昌煤业副斜井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x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数学试卷(含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