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鉴赏诗歌的形象
考点 古代诗歌鉴赏
濡染书卷气,培育我正义
胸中存浩然,振作我精神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请看注释
①张俭:东汉末,张俭被反诬为结党营私,在困迫中逃亡,看到人家就进去躲避,一路上受人保护。
②杜根:东汉时,杜根曾上书要求邓太后把政权交给安帝。太后大怒,命人把杜根装入袋中摔死,执法者同情他,让他逃过一劫。太后死后,他又复官。
③“去留”句:比喻去者和留下的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象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诗歌考纲解读
写什么?
怎样写?
为何写?
高考主要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三方面命题。
诗歌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1.人物形象。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2.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诗中的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作为“意象”,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3.景物形象。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一种意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题目: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审题
赋分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答题
教你思维
①明身份:人物身份是诗人。
②观环境:从“竹轩”“柴门”“狭径”的环境可见诗人生活简朴。从“茶碗”“篆烟”的生活用具可见诗人生活闲适。
③抓词语:从“倦卧、闲吟”行为及“预想”冬天景象“更好”“莫移梅”的心理,可看出诗人的闲适洒脱。
④看意象:从“竹、雪、梅”等意象,看出诗人的高雅。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qiǔ,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审题
答题
赋分
审题:1.注意搜索诗歌本身的关键词:如颔联中的“野”、“色”和“香”。
2.“肯为无人减妙香?”为反问句,“肯”即“不肯”。
3.“在野”是对“幽色”的衬托,“无人”对“妙香”的衬托。“在野”和“无人”为抑,“幽色”和“妙香”为扬。
答案:
(示例)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审题
答题
赋分
审题:
1.弄清题干要求,整体理解诗歌。
2.重点把握具体诗句,分析理解景物组合的特点。
3.重点把握景物形象与诗人情感之间的关系。
答案:
(示例)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方法:
1.描写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联系诗人的生平,分析景物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情感。
方法
主要人物形象
举例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李白《赠汪伦》、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8)爱恨情长的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
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