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土文学”概说
一、 “乡土小说”概说。
1923年前后,“问题小说”逐渐衰落,乡土写实小说则陆续出现,并在1926年前后达到高潮。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主要的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台静农、许杰、许钦文、彭家煌、蹇先艾、徐玉诺、黎锦明、王任叔等。
这些青年作家大多寄居北京或上海,效法并继承了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思想,先后涉足“乡土”,展示中国乡村的变故、愚昧和落后,进而对“乡土中国”进行批判。
⑴何为“乡土小说”?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一批寄居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作家描写故乡农村或乡镇生活,具有较浓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隐现着乡愁的小说。
“蹇先艾叙述过的贵州,裴文中关心的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文学这以方面来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因此也只见隐现着乡愁。”。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 · 小说二集导言》
⑵ “乡土小说”出现的原因。(见P270)
⑶基本特点:
a.对故乡衰败景象的慨叹和人民苦难命运的同情;
b.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并强烈而理性地对愚昧、野蛮、落后的习俗予以批判;
c.注重对人物心理和场景氛围的渲染与营造。
二、五四“乡土小说”创作:
1.王鲁彦(1902-1944),浙江镇海人。
原名王衡,仿效鲁迅而取笔名鲁彦。鲁迅曾称其为“ ‘吾家’ 彦弟”。
“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灵魂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给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 于是大家的眼前浮露出来了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 ”
——鲁彦《活在人类的心里》载1936年11月《中流》
《柚子》是鲁彦早期的代表作。小说写“我”客居长沙,正好遇到战乱,无法欣赏岳麓山的胜景,在百无聊赖之中,到浏阳城外观赏了一出杀头的“盛举”。但见刀光一闪,人头落地,就像湖南的柚子一样就地滚动,也一样的不值几文钱。 。“湖南的柚子呀,湖南的人头呀!”“这么便宜的湖南的柚子呀!”。小说无情地鞭挞了湖南军阀草菅人命的暴行。同时又对围观者冷淡漠然的表情进行了尖刻地讽刺。
《黄金》:故事发生在陈四桥,如史伯伯本来是农村中的小有产者,家有十几亩田、几间房子,儿子读过书外出做事,一家人颇得当地人尊重。可是因为经济萧条,儿子年终没有寄回家钱,于是村里人对如史伯伯的态度变了:邻居怕他借钱疏远他;木行老板的婚宴,如史伯伯以白发老者屈居下席;女儿在学校里被人笑骂;家犬在屠户家被人砍死。在他例定摆设的祭祖羹饭的席面上,后生小辈横挑鼻子竖挑眼,要饭的也蛮横耍赖,向他勒取现洋。更为可悲的是,连两箱衣物被盗也不敢声张报案,怕人怀疑他假装失盗,不还借款。小说深刻地揭露了从钱眼里观世窥人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鄙俗、冷酷而可怕的关系:“陈四桥人的性格:你有钱了,他们都来了,对神似的恭敬你;你穷了,他们转过背去,冷笑你,诽谤你,尽力的侮辱你,没有一点人心。”
《菊英的出嫁》反映了浙东农村“冥婚”的风俗。菊英八岁时夭亡,十年之后,菊英的母亲念念不忘女儿在阴间有孤独感和成亲的必要。她跋山涉水,四处奔波,终于为女儿选中了一个也死去十年的男孩,置办金银首饰、绫罗绸缎,划出陪嫁的良田,雇佣浩大的仪仗队,按照最讲究的规矩给他们成了“亲”。这种旧式慈母关心冥间女儿的生活幸福的原始信仰,是极为荒唐可笑的。但作者却写得一板一眼,老老实实写母亲的心事,写路头的仪仗,亦真亦幻,煞有介事,令人扑溯迷离,不辨真假,最后写到仪仗队抬的不是红轿,而是青轿,才使人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作者以朴素的写实手法,描写菊英娘思女、爱女、嫁女的过程,把现实与幻想融合在一起,心理刻画细致入微,送亲场面描写极为细致,渲染极为热烈,几乎使人忘记是一次“冥婚”。此外,作者把不可救药的愚昧和令人沉思的母爱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反映了浙东农村风习的愚昧落后,表达了沉痛的悲哀。
2.台静农(1903-1990)安徽霍丘人。
台静农描写的是安徽闭塞的农村生活,其主要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地之子》《建塔者》。《地之子》所收小说14篇,把安徽农村黑暗、闭塞、冷酷如实地反映出来。
台静农的小说悲剧色彩异常浓郁深重,他是病态社会一位卓越的解剖师。一个香港文学家说:“二十年代,中国小说家能够将旧社会的病态这样深刻地描绘出来,鲁迅之外,台静农是最成功的一位。”
台静农的小说格调沉郁阴冷,手法质朴圆熟,出色地写出了当时农村社会的环境气氛。
他笔下的人间,闭塞、冷灰、残酷、阴森。
“卖妻”“典妻”“冲喜”“殡葬”“超渡”等陋习。
典妻:《蚯蚓们》农民李小以四十串的代价卖掉妻子;《负伤者》吴大郎妻子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