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形成
汉代成为正统
宋明发展为理学
明清新发展
概述
从百家到一家,一家发展演变。
1、“百家争鸣” 的含义
战国时期不同学派针对社会问题展开辩论;
发表见解,彼此吸收、融合,形成学术文化的繁荣局面;
一、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社会存在(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学艺术);
2、百家争鸣的背景(社会变革)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周王室衰微,没有统一的政治力量钳制思想争鸣;
阶级关系: “士”阶层活跃;
文化领域(教育):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造就一批以传
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
3、百家争鸣的表现
(1)、道家学派(春秋晚期创立-老子)
哲学思想:
世界万物本源是“道“(规律 ),顺应自然;
万物有矛盾,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社会理想:小国寡民
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
A、老子的思想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庄子的思想
“逍遥”的人生态度:放弃大小、生死、贵贱等观念以获得精神上
的自由;
顺从自然;
世间万物相对的;
(2)墨家学派
兼爱(无等差的爱)、非攻、尚贤、节俭
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
墨子的思想为什么能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呢?
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和平;
生产力发展,劳动者地位上升;
战国时期各家对墨家的评价:
《孟子》:“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庄子》:“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生也勤,其死也
薄,使人悲,其行难为也。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你觉得应该如何评价墨子的思想?
进步: “兼爱”“非攻”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和平。
局限:但无等级的爱在阶级社会无法实现。
(3)、法家学派
A、发展情况:起源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发展于战国时的李悝、商鞅、战国末期,韩非集法家学说之大成
B、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法治;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历史不断发展,主张变法革新;
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西汉后与儒家思想相表里(外儒内法),成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4)、儒家
4、百 家 争 鸣 的 影 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家思想:孕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
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
(一)儒家思想产生并形成体系——先秦时期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
A、仁的学说
仁的内涵:
对于普通人:“仁者,爱人”——
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融洽相处
(爱有等差)
对于统治者:为政以德
如何做到“仁”——“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忠恕)即待人宽
容
B、礼的学说:
对普通人:“克己复礼:克制
自己,行为规范符合礼的要
求
对社会:恢复周礼所强调的等级秩序
C、 “为政以德”
重教化,轻刑罚。
反对过度榨取 (主张“使民也义(宜)” )
取信于民
(1)孔子的思想——仁、礼、德治、教育思想
D、教育思想
教育指导思想——有教无类(实践:兴办私学)
教育的基本方法——因材施教
教育的目标——学而优则仕、君子(具备“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
教育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
影响: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为社会变革培养人才;
其教育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重大影响;
(2)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未受重视
原因:
春秋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政治需要;
2、战国:蔚然大宗
(1)孟子的思想
“仁政”(政治思想的核心);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基础)
“性本善”;(如何扩充善性?)
综合法家和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2)荀子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君舟民水”;
“性恶论”;(如何向善?)
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民本思想
异
人性论
爱人
为政以德
足食…民信之
性相近
仁政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3)、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
强调仁义,在战国大动乱时代不符合统治者的政治需求
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儒家仅是一家之言;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则使儒学遭到前所未有的血腥镇压;但到了汉代,一位从河北广川走出来的思想家却用自已的智慧征服了汉武帝,彻底扭转了儒学的命运,把它推上了古代统治思想的巅峰,这个人就是董仲舒。
(二)、遭打击:秦朝
(三)正统:西汉汉武帝时期
1、原因:
黄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