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有关地理计算试题.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关地理计算 地理计算能力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基本技能之一。近年高考试题中的地理计算题:①从思维过程上看,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提供信息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教材中相关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加以计算;二是提供信息材料和计算公式(教材中未涉及的计算公式)要求考生进行计算。②从形式上看,有图形计算、表格型计算、图表结合型计算、文字材料型计算等。③从内容上看,主要有与地图有关的计算、与地球及地球运动有关的计算、与人文地理知识有关的计算等。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比例尺的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地理坐标 (经纬度)的计算 ①1°经线长为,1°纬线长为111cosα km[其中α为纬度];②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等于当地纬度 考向一 与地图、地球及其运动有关的计算 1.与地球、地图有关的计算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计算 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 (n-1)d≤H(n+1)d[其中n表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 坡度大小 的计算 坡度=两点的相对高度/两点的实际水平距离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不同日期的分界 线及范围的计算 零时经线以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以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如果将地球分成“今天”和“昨天”,那么,“今天”所占地球的比重为(180°经线的地方时/24)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计算 Vα=1670cosα km/h 恒星日及太阳日的相关计算 1太阳日比1恒星日长3分56秒 时区、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 ①某地时区序数=该地经度÷15°,对商四舍五入取整数;②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③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的区时 2.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计算 计算类别 相关原理 太阳高度及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则H=90°-|φ-δ| 回归周期 的计算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哈雷彗星的回归周期为76年 太阳直射点坐标的计算 太阳直射点的特征:①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②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 (2014·天津文综)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C D 运动器感觉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 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运动器角速度),同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相加,逆向相减。 (2)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 (1)结合图文信息判断,与该客机飞行过程中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举一反三】 (2014·重庆南开中学二诊)下图中Q、P是晨昏线与纬线交点,读图完成1~2题。 1.当P点地方时为5∶45时,Q点的地方时为(  ) A.17∶45 B.18∶15 C.18∶45 D.19∶15 2.一年中,Q、P重合点所处的纬度范围是(  ) A.0°~23°26′ B.23°26′~66°34′ C.66°34′~ 90° D.0°~90° B C (2014·福建厦门适应性考试)某同学对居住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读图完成3~4题。 3.a~b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 及其变化趋势是(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C 4.该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约为(  ) A.1小时40分钟 B.2小时20分钟 C.3小时20分钟 D.4小时40分钟 D 考向二 与自然地理有关的计算 1.大气类问题的计算 (1)逆温现象产生的条件。 理论温度≤实际温度(实际垂直温度变化率小于理论气温垂直 递减率)。 (2)山顶有永久性积雪或冰川的条件:t山顶≤0℃。 (3)气温计算 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高度每上升1000m,气温下降6℃。 ②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一天中最低气温。 ③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一年中最冷月平均温。 (4)气压梯度的计算 气压梯度=单位距离的气压差。 A.霾 B.寒潮 C.沙尘暴 D.强雷雨 A 地震释放能量的计算 震级每隔一级,能量相差30倍;若增加两级,则能量增加约9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