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宁瑞达石油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8月27日
编写人 : 马冬兰
一、找堵水新技术简介
二、找堵水实例
1、稠油水平井--欢17-兴H1 井
2、稀油水平井—临盘 45-1 井
3、稀油直井找水--马623-5-16井
4、直井找水堵水—曙2-09-5井
三、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简介
目 录
我国多数油田储层非均质性严重,在注水开发过程中,虽然对注水井采取了分注、调剖、注聚合物以及近些年来采取的调驱等技术措施,但油田含水上升的矛盾一直存在,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找准油井主要来水层段,并对来水通道实施有效封堵;二是对注入水实施深部调剖,从根本上解决注入水沿高渗透层、高渗透条带水窜,使注入水在油层深部转向。进而扩大注入水波及范围,有效地改善注水效果和提高采收率。
应用聚能声波、微温差组合测试,可确认油井高含水的出水层段及来水方向,配合实施选择性可控凝胶化学堵水,形成了全新的找堵水配套工艺技术,已成为油田高含水期进行区块综合治理一种重要增产措施。
一、找堵水新技术简介
存储式聚能声波、微温差找水组合测试仪,是采用聚能声幅变密度、微声差及温度、压力、微温差组合的测试技术。该项测试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该项测试技术采用了井下仪器自带电源,按设置程序自动采样大容量数据存储的工作方式,可为生产井(包括水平井、热采井)提供新的检测手段;
2、针对常规稀油井,仪器采用聚能声波多发、多收的测试方法,利用声波在油、水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为基本出发点,用微声差、微温差来区分地层内的来水位置及油井的出水位置,从而实现油水分布的测试;
3、针对稠油热采井,仪器采用了高温隔热技术,工作温度可达250℃,耐压40Mpa,连续工作80h;通过测试资料来分析热采井周期注采效果;
4、测试过程中,仪器串用作业管柱起下,所有测试参数同步测完,解决了油稠测试仪遇阻、水平井无法采用电缆起下仪器的测试难题;
(一)存储式聚能声波、微温差组合找水测试技术
1、由于老井套管水泥胶结状况变差而引起窜槽后,确定高含水层的位置;
2、针对定向井、水平井、海上平台井上出现的带电缆仪器无法下放的情况,可以采用存储方式进行测井作业;
3、采用存储测井模式,解决了由于电缆传输而造成的声波信号畸变,保证了信号的高保真度;
4、聚能声幅变密度测井仪采用双发四收声幅补偿原理,能够消除仪器偏心、倾斜以及声波换能器发射接收灵敏度不一致而造成的首波和续至波幅度的测量误差;
5、利用声波全波列的频率、幅度、时差、相位等信息, 通过最新解释技术, 可确定近井地带及井筒内的油水分布,准确判定出水层段。
高温存储式微声差测试解决的问题
地层电阻率Rt(a)、压缩系数(b)与矿物组分、孔隙流体的关系
岩石孔隙流体油、水的压缩系数有较大差别 ,油的压缩系数是水的3~6倍,压缩系数对聚能声波的声幅响应,可用于有效区分地层中的油和水。
聚能声波找水理论基础
压缩系数βbc:
式中: δ –地层密度; Δtp –P 波; Δts – S波
流体类型识别系数IN计算公式:
式中: ?bc – 测量层段孔隙流体的压缩系数;
?bcw – 纯水层的压缩系数
IN是岩石和孔隙度内碳氢化合物压缩系数的函数:
IN = F (Shc, ?p , ?s , ?o , ?w)
式中,βp , βs , βo , βw是岩石的本体、孔隙、石油、水的压缩系数
聚能声波找水理论基础
声波在油、水等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是微声差测试油水分布的基本出发点。
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附图
存储式聚能声波、微温差组合找水测试仪
在目前油井全面进入高含水采油阶段实施油井堵水,建议采取选择性可控凝胶化学调剖堵水工艺措施。
六项原则:
找准出水层 堵水不堵油
推近水封远水 动胶挤站位
强凝胶封口 驱油疏通增产
(二)油井堵水新技术--选择性可控凝胶化学堵水
1、油井凝胶调堵剂基本组成及成胶机理
油井凝胶调堵剂主要由超高分子量抗盐聚合物、有机类改性氨基树脂活性中间体交联剂、缓凝剂、增强剂等复配而成。其中,这种牢固地吸附于岩石表面的聚合物复合体系和交联剂、缓凝剂、增强剂联合作用,生成高强度树脂复合动胶。由于聚合物及交联剂中具有大量的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