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数学修订二年级上册1孙家芳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 各单元教材介绍 基本思路 分段理解教材 准确制定课时目标 基本方法 马杰ABCD法则 A——对象:阐明教学对象 D——标准: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B——行为: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基本步骤 (1)分段 (2)确定B、C (3)CDAB叙述目标 (4)实施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一、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厘米 米 认识线段 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内容剖析 长度单位:厘米 米 认识线段 图形与几何 解决问题 图形与几何 测量 测量长度 测量面积 测量体积 测量角 (角无单位间关系的学习) 第一课时 任务:经历过程,认识厘米,建立观念,用尺测量。 简要教学过程 1.介绍历史上人们是怎样测量的 2.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 再解决问题 介绍量法 ☆增加在直尺上认识几厘米的学习内容(为灵活用厘米测量作铺垫) 3.认识度量工具长度单位 介绍尺子 介绍厘米 认识1厘米 介绍符号表示 5.测量纸条的长度 4.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 尝试测量 提出任务 正确读数 估 计 丰富表现 提出任务 使用时机 6.练习题配备 五位一体 (1)教材的编写过程 (2)课时目标的制定过程 (3)教案的书写过程 (4)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5)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 把教学变得简单些 1米应是从极点到赤道距离的一千万分之一。但1米事实上没有那么长。 获奖科学读物作者肯?奥尔德在一本书里说,两位在18世纪受命算出1米有多长的法国天文学家在计算中出现了小小的失误,因而使l米比实际应有的距离短了0.2毫米。更糟的是,这两位科学家知道自己弄错了,但由于不知道怎么改正,他们就把错误掩盖起来。也就是说,这个错误一直保留到今天。 1792年,法国科学院决定创造一个全球通用的量度单位:这个单位将是北极到赤道距离的1千万分之一。为此,两位法国天文学家从巴黎出发,相背而行。他们要测出从敦刻尔克经由巴黎到巴塞罗那的一段。 博学多才的德朗布尔向北走,细致认真的梅尚往南走。 一旦两人到达目的地,他们就开始测量彼此之间的距离。在7年的时间里,这两位科学家的足迹穿越了革命战火纷飞的法国大地。德朗布尔曾在巴黎郊外幸运地躲过断头台,梅尚则在法国与西班牙的战争中一度困在敌后并被禁。 但是,两人终于在南部要塞卡尔卡松会合。他们从那儿返回巴黎,把获得的资料交给一个国际委员会。人们像迎接英雄一样迎接他们,并做成一根l米长的纯铂棒来纪念他们的计算结果。 法国当时的新统治者拿破仑?波拿巴称:“胜利如过眼烟云,但这项成就将永存于世。” 然而,没人知道,梅尚发现自己的计算有误,但他把错误掩盖了起来。正是这种负罪感使他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奥尔德博士在《万物的尺度》一书中称,梅尚发现,他在两个夏天从同一个地方得到的读数不能吻合。根据现代卫星的测量结果,从极点到赤道的经线长10,002,290米。 奥尔德博士说,这种误差是测量仪器表面的细微磨损造成的。 梅尚的书信表明,发现自己的失误后,他几乎濒临疯狂。为了修正这一错误,他再次出行。最后死于疟疾。 奥尔德认为,梅尚可能对自己过于苛刻了,他和德朗布尔给自己制定的目标几乎根本无法实现。 第二课时 1.知道米的使用时机,符号表示。 2.知道1米的长度观念; 3.掌握米和厘米的关系。 4.会用米进行测量。 任务: 简要教学过程 1.介绍米的使用时机及符号表示 2.建立1米长度观念 测 量 提出任务 感受1米长度 认识1米 介绍符号表示 4.测量绳子的长度 3.建立米和厘米的关系 展示结果 提出任务 计 数 获得结果 提出任务 使用时机 5.练习题配备 1.在操作中学习 2.丰富对几米的感知,加深对1米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宽度;测量窗户的宽度;以及学生自己找到可测的物品等。 3.准备丰富学具 建 议 第三课时 认识线段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 线段的认识 角的认识 立体图形的认识 平面图形的认识 任务:认线段、量线段、画线段 简要教学过程 1.直观认识线段 2.寻找生活中的线段 连接两点 ,感受线段 提出任务 列举 寻找 操作巩固 4.练习,巩固概念 3.抽象概括线段,认识特征 判断讲清理由 介绍特征 描述线段 操作描述线段 画边 端点问题 简要教学过程 5.画符合条件的线段 提出任务 说说怎么画的 讲清画法 6.练习,巩固画法 先量后画 画 7.练习题配备 建 议 1. 注重对线段特征的认识。 直观认识特征后跟进强化练习。 2. 深化概念,认识使用工具的价值。分三步: 自己画线段; 用工具画线段; 用工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