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诸葛亮北伐失败地理分析
从历史地理角度分析诸葛亮五次北伐的失败
摘要:公元228年至234年,蜀汉政权在其丞相诸葛亮的主持下先后对曹魏发动了5次战役,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期间曹魏也曾发动反击站,但未成功。最终以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告终。很多历史学者对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从其个人才能到蜀汉战略决策等各个方面作了大量的分析和讨论,笔者认为除了以上的原因外,地理环境的制约对诸葛亮北伐屡战屡败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蛮后,在“南方已定,兵甲已足[1]”的大好形势下,于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出兵北伐,开始了他长达6年的北伐事业。然而最终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究其原因,地理环境的制约在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1地形闭塞,难图中原,道路崎岖,运粮困难
四川盆地位于秦巴山地以南,盆地四周被大凉山,邛崃山,大巴山,巫山及云贵高原环绕。且“渝、夔东出,则据吴楚之上游,利、阆北顾,则连褒斜之要道,威、茂、黎、雅足控西番,马、湖、叙、泸以扼南,自昔称险塞焉[2]。巴蜀地区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其交通十分不畅,与外界的联系也极其有限。在冷兵器时代,她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优势,从而可以多次避免战争的破坏,发展自身的经济,成为“天府之国”。但是历史表明,“四川盆地就像一口巨大的井,割据者进去便出不来,甚至不想出来。[3]”盆地地形虽有利于防守,却也阻碍着其向外的领土扩张。苏洵就根据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四川“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4]”的地缘缺陷。就地理位置来说,巴蜀的偏僻与闭塞常常使其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难以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从而多次出现割据却最终无法统一天下的尴尬局面。从先秦的开明王朝到东汉初年的公孙述莫不如是。诸葛亮在《隆中对》里写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建议刘备可以仿效刘邦,“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是设想刘备跨有荆益,后定三秦,最后占有天下。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一个伟大的战略构想,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但是《隆中对》的执行最终也只是“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后诸葛亮虽6出岐山,却还是无法“北定中原,还于旧都。究其原因在于诸葛亮忽视了当时的天下形势,公元前206年,刘邦之所以可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倾刻间还定三秦,主要是由于项羽“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5]”“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6]”在这样的形式下刘邦得以霸有天下。然而建兴六年诸葛亮北伐时中原早已是“众望在魏,民心去汉久矣。”这样的情况下贸然北伐自然是无功而返。正如田余庆先生所言“蜀中的保据者凭借剑阁,汉中之守, 门,关之险。闭门自帝,经营有当,可以小康。至于境外之争,就要看其时的外部条件如何了。[7]”此外,诸葛亮北伐从地势上来说属于仰攻,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由汉中穿越秦岭入关中的道路只有陈仓道,褒斜道,镋骆道,子午道四条道路。无论上述那一条道路,从地形上来看,都是穿山越岭,水高谷深。这就必然增大了粮食运转的难度,对主动实施进攻的蜀汉军对来说十分的不利。战争进行期间粮草的运转跟不上,使诸葛亮不得不遗憾撤兵。建兴6年春(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不利。“冬,复出散关,围陈仓,粮尽而还[8]”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9]”可见粮草的运送一直是蜀汉政权北伐的主要障碍,以至于建兴12年春,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10]”大凡出兵作战,粮草的供给必须跟上,战争的机器才能正常运转,否则只会打乱整个战局的部署,使战事无以为继。在军粮的运送上诸葛亮用尽心思,而然由于地理条件的制约这一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致使北伐屡次以粮尽而失败,这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远离战争中心,缺乏尚武精神,良将匮乏
中国古代战争地理分布图[11]:
序号 省名 战争总数 各历史时期战争次数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金 元朝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山西
河南
陕西
四川
湖广
江西
浙江
福建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478
820
281
381
406
126
208
107
95
123
130
47 95
203
46
6
29
1
1
0
0
0
0
0 35
138
201
38
34
8
4
4
2
2
11
0 109
271
432
82
148
37
20
3
5
0
8
0 131
150
365
107
79
14
35
13
10
13
31
1 33
43
158
52
63
15
21
11
17
28
2
1 75
15
79
96
53
51
127
76
61
80
78
45 合计 6192 66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