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杨氏太极刀刀谱 13句刀诀
杨氏太极刀刀谱 13句刀诀:
1 七星跨虎交刀式 2 腾挪闪展意气扬 3 左顾右盼两分张 4 白鹤展翅五行掌
5 风卷荷花叶内藏 6 玉女穿梭八方势 7 三星开合自主张 8 二起脚来打虎势
9 披身斜挂鸳鸯脚 10 顺水推舟鞭 11 下势三合自由招 12 左右分水龙门跳
13 卞和携石凤还巢
杨氏太极刀刀谱:
第一组: 七星跨虎交刀式
1 上步打拳 2 退步撑掌 3 弓步交刀
第二组: 腾挪闪展意气扬
4 弓步斜刺 5 弓步平刺 6 弓步撩刀 7 换步推刀
第三组: 左顾右盼两分张
8 独立劈刀
第四组: 白鹤展翅五行掌
9 弓步撩刀 10 架刀推掌
第五组:风卷荷花叶内藏
11 转身扎刀
第六组:玉女穿梭八方势
12 缠头劈刀 13 弓步平推 14 返身藏刀 15 弓步上刺
16 弓步平推 17 返身藏刀 18 弓步上刺 19 弓步平推
20 返身藏刀
第七组:三星开合自主张
21 独立扎刀 22 跳步按刀
第八组: 二起脚来打虎势
23 抱刀拍脚 24 左抱刀贯拳 25 右抱刀贯拳
第九组: 披身斜挂鸳鸯脚
26 抱刀分脚 27 独立劈刀
第十组: 顺水推舟鞭作篙
28 裹脑藏刀
第十一组:下势三合自由招
29 弓步平推 30 进步扫刀
第十二组:左右分水龙门跳
31 转腰撩刀 32 独立撩刀 33 跳抱按刀
第十三组:卞和携石凤还巢
34 缠头劈刀 35 抱刀打拳 36 收势还原
36式太极刀刀谱
预备式
1、虚步抱刀 2、提膝抱刀 3、弓步扎刀 4、右左弓步推刀 5、叉步扎刀
6、回身劈刀 7、架刀蹬脚 8、弓步藏刀 9、盖步缠头 10、弓步藏刀
11、盖步裹脑 12、弓步截 13、垫步铰刀 14、弓步扎刀 15、丁步点刀
16、跳步换扎刀 17、提膝扎刀 18、马步推刀19、弹踢反撩 20、提膝截刀 21、缠头扫刀 22、仰身推刀 23、弓步平斩 24、背花反撩 25、并步扎刀 26、回身二起脚 27、扑步按刀 28、马步提膝架刀 29、左右挂刀 30、歇步按刀
31、提膝劈刀 32、背刀里合 33、弓步反撩 34、架刀冲拳 35、虚步亮掌 36、抱刀收势
太极拳的起源及各式特点
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清朝乾隆年间,山西人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创始人,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许宣平,宋朝张三峰,明朝张三丰,清朝陈王廷和王宗岳等5种不同的说法。虽张三丰和王宗岳各著有《太极拳论》,但现在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均源出陈氏太极拳,而持陈王廷创拳之说。总的来说,太极拳的来源是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以道教、太极八卦等理论为太极拳哲学基础,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首先表现在太极拳始终处于运动之中,动作衔接紧密,劲断意不断,势断意相连,拳势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如长江之水涛涛不绝。同时,太极拳运动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在太极拳中存在着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屈伸等诸对既对立统一,又可相互转化的矛盾。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在运动中,要求静心用意,以意识引导动作,动作与呼吸紧密配合,呼吸要平稳,深匀自然,动作要中正安舒,柔和缓慢,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绵绵不断,轻柔自然,动作弧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为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动作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动作之间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动作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完整。在推手中,要求以静制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