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1 风的形成及特性
1. 风的形成
形成原因:太阳辐射造成地球表面的大气受热不均,温度差异造成大气层的压力分布不均。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空气流沿水平方向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形成了风。
风能:风所具有的动能为风能。
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化形式。
弯曲的线是等压线。闭合的等压线如果其气压值高于周围,则称为高气压区,相反称为低气压区。如同山峰的山脊和山谷,从高气压伸展出来的部分称为高压脊,从低气压伸展出来的部分称为低压槽。
2. 气压与风的关系
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气压梯度:等压线的疏密程度表示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的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
气压梯度力:由于气压梯度而产生的旁压力。
气压梯度力把两地间的空气从气压高的区域推向气压低的区域,空气流动从而形成了风。
气压梯度力越大,空气流动速度越快,风速越大。
地转偏向力:地球自转而使空气水平运动发生偏向的力。
随风速增大而增大,且与风向始终垂直。
左、右手法则进行判别偏转方向。
北半球:右手法则
南半球:左手法则。
气压和风的相互关系:
风速与气压梯度成正比,风向与等压线成平行。
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不断发生偏转。到风向被偏转到与气压梯度力角度为90°,此时气压梯度力对风的分作用力为0。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正好相反,大小相等,达到平衡。在平衡状态下,风向与气压等压线保持平行。
风偏转方向
3. 风的特性
(1)风随时间、季节而变化,其方向不定,大小不同。
一般所说的风是指相对于地球表面方向的流动。我国大部分地区风的季节性变化情况是:春季最强,冬季次 之,夏季最弱。当然也有部分地区例外,如沿海温州地区,夏季季风最强,春季季风最弱。
①海陆风
海风:白昼时,海洋吸收了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导致大陆表面空气的升温速度较快,大陆表面的气流膨胀上升至高空,然后流向海洋,到海洋上空因受冷却而下沉。大陆表面因气流上升而形成了低压区,近地层海洋因上空气流下降而产生高压区,在压力梯度下,为补偿陆地附近的低气压,使得海平面上的空气向陆地流动。
陆风:夜间,风形成的过程恰好相反,海洋吸收阳光而蕴藏了大量的热量,使海洋上的气流降温较慢,地面空气温度下降较快,从而使地表的空气从陆地流向海面。
海陆风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其影响范围仅局限于沿海,风向变换以一天为周期。
中纬度地区: 海风可以从海岸线深入陆地50km。
低纬度地区: 海风风速可达4~8m/s,陆风一般只有1~3m/s。
②季风
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随着季节的不同,陆地和海洋的太阳辐射产生了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温度差异。
夏季,大陆增热比海洋剧烈,海上形成高压,大陆形成低压,空气从海上流向大陆,而高空形成了与底层气流方向相反的气流,构成了夏季季风环流。
冬季,大陆比海洋温度低,大陆的气压比海洋的高。底层气流由大陆吹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了冬季季风环流。
地球上风的运动方向
③山谷风
在山区,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叫“谷风”;到夜间,风从山坡吹向山谷,这种风称“山风”。山风和谷风统称为山谷风,其形成原理与海陆风相似。
山谷风的形成
(a)谷风; (b)山风
谷风的平均速度为2~4m/s,有时可达7~10m/s。谷风通过山隘时风速加大。山风比谷风小一些,但在峡谷中风力加强,有时会损坏谷底的农作物。谷风所达厚度一般为谷底以上500~1000m,这一厚度还随气层不稳定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④焚风
定义:当气流跨越山脊时,背风面产生一种热而干燥的风。
条件:山岭两面气压不同的条件下发生。
危害:会造成果木和农作物的干枯,形成森林大火。当然也可以加速冬季积雪融化,利于早点使草木生长。
(2)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地面上风速较低的原因是由于地表植物、建筑物以及其他障碍物的磨擦所造成的。
风速沿高度的相对增加量因地而异,可表示为:
我国n取0.16-0.20
通常将大气层分为三个区域。离地面2m以内的区域称为底层;2-100m的区域称为下部摩擦层,二者总称为地面境界层;从100-1000m的区段称为上部摩擦层,以上三区域总称为摩擦层。摩擦层之上是自由大气。
地面境界层内空气流动受涡流、黏性和地面植物及建筑物等的影响,风向基本不变,但越往高处风速越大。风速与高度的关系大致可以表示为:
地面风速与高度的关系
(a)典型分布;(b)不同地形地面风速与高度的关系
1-大城市;2-城市及多树农村;3-平原、沿海
(3)风的随机性变化
风速是不断变化的。通常自然风是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年级传统文化精卫填海概念.ppt
- 新教科版四上科学第一单元第三课温度和气温绪论.ppt
- 一年级二班开学第一课概念.ppt
- 一年级剪窗花概念.ppt
- 一片槐树叶概念.ppt
- 新教科版五年级新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3绪论.ppt
- 制冷维修技术实用_01制冷维修基本功试题.ppt
- 一汽大众公司生产现场管理体系-目视管理手册-49概念.ppt
- 新教师培训绪论.ppt
- 一体化污水处理概念.ppt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