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井田制瓦解和新型生产关系产生 (一)铁器的使用 《诗·秦风·驷铁》:驷铁孔阜,六辔在手。 《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金、斫,试诸壤土。 (二)牛耕的推广 冉耕,字伯牛 司马耕,字子牛 晋国大力士 牛子耕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三)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郑子产修渠,楚修芍陂 桔槔 铁犁铧冠 铁铲 第二节 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一)井田制的破坏 (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1.自耕农的出现 2.地主阶级的产生 3.农奴的出现 隐民 私属徒 宾萌 族属 第二节 二、井田制的瓦解和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 (三)赋税制度的变化 1.齐国“相地而衰征” 2.晋国“作爰田,作州兵” 3.鲁国“初税亩” “作丘甲”“用田赋” 4.楚国“书土田” “量入修赋” 5.郑国“作丘赋” 第二节 二、井田制的瓦解和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 《周礼》:“四井为邑,四邑为丘。” (四)独立手工业者与商人的出现 1.金属货币的广为流通 前524年,周景王铸大钱,最早的铸钱记录 2.官府商业的解体,私商的兴起 管仲 弦高 范蠡 子贡 3.商业政策的重视和贸易理论的出现 计然: 农商关系 积著之理 第二节 二、井田制的瓦解和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 第三节 人民的反抗和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 一、没落贵族的统治 (一)征敛无度 (二)生活腐朽堕落 (三)穷兵黩武,加重百姓负担 二、民众的反抗斗争 (一)民溃事件 (二)师溃事件 (三)手工工匠的反抗 (四)下层民众的起义 郑 雈苻之泽 楚 云梦之泽 (五)国人干政 卫 莒 郑 宋 第三节 人民的反抗和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 (一)“私家”对“公室”的斗争:鲁三桓 (二)田氏代齐 田完(田敬仲)-(四世)-文子-田无宇(桓子)-田乞(僖子)-田常(成子)-田盘(襄子)-田白(庄子)-田和(田太公) 前532年 驱逐栾氏、高氏 前489年 打败国、高、弦、晏四大家族 前481年田常击败国君支持者监止 前391年 掌握齐国国政 前386年 田和列为诸侯 第三节 三、各国大夫集团的兼并斗争 (三)三家分晋 晋国世系:晋武公-晋献公-奚齐、卓子-惠公-怀公-文公-襄公-灵公-成公-景公-厉公-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出公 晋国强宗大族的衰弱 十一支: 魏、赵、韩、知、中行、范、狐、胥、先、栾、郤 前514年,六卿轮流执政 : 魏、赵、韩、知、中行、范 前497年,铁之战灭中行、范氏,四卿专政魏、赵、韩、知 前453年,晋阳之围,灭知氏,三家分晋 魏、赵、韩 前403年周王正式承认:魏赵韩三家为诸侯 (四)各国大夫集团兼并斗争的意义 第三节 三、各国大夫集团的兼并斗争 (一)轻天重民思想的形成 言论: 《左传·僖公十六年》:“吉凶由人”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妖由人兴” 《左传·桓公十一年》(楚 斗廉):“卜以决疑,不疑何卜”。 《左传·昭公十八年》(郑 子产):“天道远,人道弥,非所及也。”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 《左传·桓公六年》:“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 行动:反对人殉人祭 (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 阴阳二气 朴素辩证法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文化 一、轻天重民思想与朴素唯物主义的发展 (一)老子其人、其书 (二)老子的思想 1.哲学思想 2.政治主张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文化 二、老子和《道德经》 (一)儒家渊源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文化 三、孔子 (二)孔子生平 第四节 春秋时期的文化 三、孔子 (三)孔子的政治和伦理思想 正名 仁 (四)孔子的天命观 (五)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方法: 1强调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