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文化运动优质课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1923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中国的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 (技术)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洋务派 康、梁、孙等 陈、李、鲁、胡等 辛亥革命 半封建 洋戊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意思是否被大家所接受? 不合时宜现象之一: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 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鲁迅《药》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 不合时宜现象之二: 绣花鞋、贞洁牌坊 不合时宜现象之三: 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1914年9月25日,袁世凯颁发祭孔告令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28日,率领官员到孔庙举行祭孔大典。同年12月,在天坛举行祭天仪式。 不合时宜现象之四:    袁世凯上台后,通令全国“尊崇孔圣”,强迫全国各学校“尊孔读经”,“务以孔子之言为旨归”,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了“孔道会”、孔教会、“尊孔会”等组织。 袁世凯上台后,掀起尊孔复古逆流的目的是什么? zxxk 为什么说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尊孔复古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吾国之维新也,·······,共和也,帝制也,······,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用心。 ·······国人思想倘未有根本之觉悟,直无非难执政之理由。”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陈独秀 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的思想(吸取辛亥革命失败教训) 新文化 运 动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思想传播与尊孔 复古逆流 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3、先进分子对辛亥革命的反思 认识: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要进行思想革命。 zxxk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 (请在P46-47找出来) 1、开始标志:_____________ 2、主要阵地:_____________ 3、活动基地:_____________ 4、代表人物:—————— 5、口号或旗帜:_____________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青年》 北京大学---蔡元培 民主、科学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青春》是李大钊发表著名文章。他号召青年为创造一个青春的国家而奋斗。 李大钊 胡适 (1891--1962)安徽绩溪人 zxxk 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先学农科,后改学文科。1914年获文学士学位以后,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就学于哲学家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以《先秦名学史》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后任文学院院长。 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 李大钊 鲁 迅 胡 适 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科学口号,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发表《孔子与宪法》指出反封建必须反孔教。 1918年发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较早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蔡元培 (1868—1940)浙江绍兴人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允为担任。”1916年12月22日,蔡元培抱着整顿、改革北大的宗旨和决心,迎难而上,赴京就任北大校长的职务。 zxxk “学术自由”? “兼容并包” ??? 蔡元培请陈独秀来北大任文科学长。他又请刚从美国留学归来、提倡白话文的胡适任北

文档评论(0)

贪玩蓝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