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缸双作用油气混输泵装置
宁波合力机泵有限公司
浙江工业大学
目 录
一、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三、主要研发工作与创新点
四、3DP系列典型样机与系列产品
五、工业性试验
六、用户意见
一.背景和意义
全球每年排空燃烧数千亿方伴生气
我国年产伴生气远超100亿方,70%以上排空或燃烧
国务院、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中,明确规定要实现油气伴生井天然气的回收利用
油气混输新工艺优点
实现油气全密闭集输
降低井口回压,增加产量
减少设备,降低投资,方便生产管理
消灭火炬、回收天然气、保护环境
1.油气回收 意义重大
一.背景和意义
油气属两相介质,其混输装备要求同时具有泵与压缩机功能,技术含量高、难度大
液相介质
气相介质
泵
压缩机
气液 混输
两相介质
2.油气混输 世界难题
油气混输工况特征
油气比变化大且不稳定
输送介质温差与粘度变化大
油气介质含杂质多易堵塞
进口与排出压力变化大且不稳定
井下压力、流量不稳定
输油工艺流程难以适应油气混输要求
现有管线老化及优化
20世纪60 ~70年代 , 初步提出和试验
20世纪80 年代,继续开发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得到快速发展 进行全面研究和开发
二.现状与趋势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主要油气混输泵产品结构型式
类型
效率
(%)
含气量(%)
压缩比
密封寿命
(h)
内压缩功能
抗气阻 特性
单螺杆泵
≤60
≤50
≤4
2000~4000
无
差
双螺杆泵
≤70
≤90
≤4
≤4000
无
差
液环泵
≤40
≤80
≤2
1500~3500
无
差
离心泵
≤50
≤40
≤3
8000~16000
无
差
螺旋轴流泵
≤70
≤10
≤3
1500~3500
无
差
旋涡泵
≤40
≤10
≤2
2000~4000
无
差
专利产品
70~85
≤100
6~10
≥4000
有
好
本专利产品与国内外混输泵特性对比汇总表
现有产品:
属单一泵机组
不抗气阻
无内压缩功能
不适用高气液比与高压缩比工况
专利产品:
属往复泵集成装置
抗气阻
具备内压缩功能
适用高含气与高压缩比工况
二.现状与趋势
2.国内外产品对比
三.研发与创新
属于第三代油气混输产品,可解决油气混输世界难题,消灭火炬、回收天然气、保护环境;
同时具备泵与压缩机的功能,适用高含气量(≤100%)、高压缩比工况,高效、高可靠;
具备独特的内压缩功能,排出压力高、压缩比大(8~10)、效率高(70~ 85%)。
突破传统单一泵机组设计理念,采用由三缸双作用往复泵、抗气阻稳压器、喷射回流和控制系统等集成装置设计理念
1.先进设计理念
针对往复式油气混输泵及气液两相单向阀组,开展了如下理论研究与实验工作
往复式油气混输泵组合阀工作特性的仿真分析
高压缩比往复式油气混输泵单向阀特性分析与研
往复式油气混输泵装置内外特性分析
通过上述研究工作
得到并分析了油气介质的气液比、内压缩比、最大开启高度以及弹簧作用力对往复式油气混输泵内外特性的影响
揭示了油气工况下单向阀启闭特征及工作机理
初步总结出气液单向阀设计计算方法,可为气液两相阀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气液单向阀理论
三.研发与创新
3. 泵型创新
主要优势
同时具备泵与压缩机功能
排出压力高(4.0MPa)
压缩比大(6~10)
适用高含气与高压缩比工况
实现产品升级
效率高(70 ~ 85% )
三.研发与创新
突破传统转子式和离心式混输泵结构型式束缚,首次提出了三缸双作用往复泵创新方案,获得专利。
突破往复泵与压缩机单向阀结构型式束缚,首次提出双流道立式单向气液组合阀,获得专利。
4.立式气液组合阀
主要优势
具有往复泵液阀与压缩机气阀功能,且适用油气介质工况
双流道设计、过流好、阻力小
特殊材料、特殊工艺
高精度、气密封性能好
输气功能强、可靠性高
三.研发与创新
主要优势
间距短、弯矩小、受力好
加工方便,节省原材料
滚动轴承取代滑动轴承
滚动运动取代滑动运动、实现技术升级
摩擦功耗小,传动效率高
5.组合式曲轴
二.技术创新
突破现有往复泵曲轴结构型式束缚,首次提出三拐四支点组合式曲轴,获得专利。
三.研发与创新
6.自主知识产权
二.技术创新
NO
专利名称
专利类型
专利号
1
往复式三缸双作用气液两相混输泵
实用新型
ZL201120185986.6
2
三缸往复泵用三拐四支点组合式曲轴
实用新型
ZL201121085719.9
3
往复式气液两相混输泵用立式单向组合阀
实用新型
ZL201120186030.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精细化工公司年产2000吨间苯二酚项目申请建设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优秀报告书).doc
- 老年患者围术期管理.pptx VIP
- 小区智能化弱电系统建设工程施工合同.doc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专业深度解读与应用培训指导材料之4:5管理要求-5.3 安全生产信息与合规审核(雷泽佳编制-2025A0).pdf VIP
-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解读.pdf VIP
- 2025年河北省中考地理总复习专题过关课件:专题二十+河北乡土地理.pptx VIP
- 浙教版信息科技七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VIP
- 三菱凌云系列调试.pdf
- 天基物联网卫星星座设计.PDF
- 2022水电站生产现场典型应急处置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