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天然药物化学I教学课件》生物碱-1.ppt

  1. 1、本文档共1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碱 概述 分类 理化性质 提取分离 结构鉴定 第一节 概 述 生物碱(alkaloid)是一类天然的含氮有机化合物,但一般不包括氨基酸、肽类、蛋白质等,以及一些简单的脂肪胺。 生物碱是具有复杂环状结构和生理活性的,来源于生物体的一类含氮化合物,通常氮原子结合在环上。 在我国,早在17世纪初《白猿经》中就记述了从乌头中提炼出砂糖样毒物作箭毒,后来分析可能是乌头碱。 在欧洲,1806年德国药师Serturner第一次从鸦片中分得吗啡。 1810年西班牙医生Gomez从金鸡纳树皮中分得结晶cinchonine,后来证明主要是奎宁(quinine)和辛可宁(cinchonine)的混合物。 1819年W.Weissner把植物中的碱性化合物统称为类碱(alkali-like)或生物碱(alkaloids)。一直沿用至今。 许多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都是生物碱 如:麻黄、延胡索、防己、贝母、乌头、百部、益母草、石蒜、水仙、半夏等。 士的宁 strychnine 益母草碱 Leonurine Selective killing of cancer cells by a small molecule targeting the stress response to ROS. Nature, 2011, 475(7355), 231-234 荜拨明碱,piperlongumine 多西紫杉醇 taxotere 紫杉醇 taxol 定义: 生物碱是含负氧化态氮原子的存在于生物有机体中的环状化合物。 不包括: 低分子胺类,如:甲胺,乙胺等 硝基、亚硝基, (马兜铃酸) 非环甜菜碱类(betaines) 氨基酸、氨基糖、肽类(除肽类生物碱)、蛋白质 核苷酸、维生素、卟啉环(porphyrin ring)类 包括: 简单胺类、酰胺(含环状结构,如秋水仙碱、麻黄碱) 嘌呤类(咖啡因) 具有生理活性 复杂的氮杂环 广泛分布于植物界 的碱性物质 化合物 的植物碱 N-乙酰化合物,酰胺,内酰胺以及氮氧化物等有生理活性,属于生物碱,但碱性很弱,甚至呈中性。eg:秋水仙碱。 生理活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剂量,旋光等。 同属生物碱的dl去甲乌药碱,只有l型有强心作用。 有很多例外,如:麻黄碱为链烃,非氮杂环。 近年来,从海洋生物,微生物菌类以及昆虫的代谢产物中发现了一些属于生物碱的含氮化合物。如:从苔藓虫中发现了毒扁豆碱。 生物碱在植物界分布: 双子叶植物中,主要集中分布于防己科、罂粟科、茄科、毛莨科、豆科、夹竹桃科、马钱科。 单子叶植物中,主要存在于禾本科、莎草科、香蒲科、棕榈科、百部科、百合科、石蒜科、薯蓣科及兰科。 其它:石松科、木贼科、红豆杉科、三尖杉科、麻黄科、松科、云杉科等。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古柯 叶 金鸡纳 树皮 防己、延胡索 根 番木鳖 种子 罂粟 果实 贝母、石蒜 球茎 麻黄 茎 生物碱发现的历史 1938年 500 1950年 1000 1968年 3500 1973年 约5000 80年代末 10000以上 存在形式: 盐类:大多数生物碱以盐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柠檬酸、酒石酸等;乌头酸、绿原酸等,硫酸、盐酸等 游离碱:碱性极弱,以游离碱的形式存在 苷类: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 酯类:多种吲哚类生物碱分子中的羧基,常以甲酯形式存在 N-氧化物:在成熟果实的种子中,含量最高 与其它元素结合:S、Cl、Br等 第二节 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 生物合成的研究表明: 存在于植物界的上万种生物碱,仅来源于有限的前体氨基酸、甲戊二羟酸和醋酸酯等。 生物碱生物合成的化学原理仅涉及少数的环合反应、C-N键和C-C的裂解反应以及经常伴随的某些重排、取代基的形成、增减、消除、转化等。 一、环合反应 1. 一级环合反应:形成N-杂环 内酰胺形成、希夫碱形成、曼尼希氨甲基化反应、加成反应。 2. 次级环化反应: 酚氧化偶联、亚胺盐次级环合反应 二、C-N键的裂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