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萜类与挥发油
一、萜的含义与分类
(一)萜类化合物:
凡是由(异戊二烯聚合)甲戊二羟酸(mevalonic acid MVA) 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
第一节 概述
一、萜的含义与分类
(一)萜类化合物:
脱羧
脱水
甲戊二羟酸 异戊二烯焦磷酸酯
(二)萜类分类
主要类型
碳数
存 在
单 萜
10
挥发油
倍半萜
15
挥发油
二萜
20
树脂、苦味质、生物碱
三萜
30
皂苷、树脂、植物乳汁
二、萜的生源学说
(一)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1875):
异戊二烯 280℃ 二戊烯
异戊二烯
存在多种
挥发油中
1956年,证明:
甲戊二羟酸(MVA) 是IPP的关键性前体;
说明: MVA途径 萜类
(二)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
1.萜类形成的真正前体物质:
甲戊二羟酸(MVA)
焦磷酸异戊烯酯( IPP)
2.焦磷酸香叶酯 单萜
3.焦磷酸金合欢酯 倍半萜
4.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 二萜
5.角沙烯 三萜、甾体
第二节 萜的类型及代表物
一、单萜(挥发油的主要组分)
(一)链状单萜
香叶醇 橙花醇
薄荷醇 薄荷酮
是薄荷挥发油中主要成分
(二)环状单萜
(二)环状单萜
斑蝥素 斑蝥胺
(皮肤发赤、发泡 (抗癌)
生毛剂)
(三)卓酚酮类( troponoids)
特性:
酸性:COOH>卓酚酮>酚类
IR光谱:νC=O:1600~1650cm-1
νO-H:3100~3200cm-1
3. 金属络合:Cu+2——绿色
Fe+3——赤红色
4. 活性:抗菌,毒性
二、环烯醚萜(iridoids)
(一)环烯醚萜定义:
异臭二醛(iridoidials)的缩醛衍生物
(二)环烯醚萜生源
(三)环烯醚萜分类
(四)环烯醚萜的理化性质
1.白色结晶或粉末,旋光,味苦
2.易溶水、甲醇,可溶乙醇、丙酮
3.半缩醛结构:
易聚合,不易得苷元
酸、碱、氨基酸——变色
与皮肤接触——蓝色
(五)环烯醚萜的代表的化合物
栀子苷
环烯醚萜苷类
梓醇
4-去甲基环烯醚萜苷
三、倍半萜
(一)无环倍半萜
α-金合欢烯 金合欢醇
抗鼠疟原虫
来源草药鹰爪
(二)环状倍半萜
鹰爪甲素
(三)奥类化合物(azulenoids)
1.定义:由五元环与七元环非苯芳环骨架
2.性质:⑴.形成π-络合物,(m.p, UV吸收)
愈创木奥:(多Π) 苦味酸: (缺Π )
(三)奥类化合物(azulenoids)
2.性质:
⑵溶解性:溶于石油醚、乙醚、乙醇、强酸
(三)奥类化合物(azulenoids)
2.性质:
⑶b.p较高(250~300),颜色较深:蓝、紫
3.鉴别:
⑴sabety反应:氯仿液+5%溴/氯仿→蓝紫
⑵Ehrlich试剂:硫酸+对-二甲氨基苯甲醛
→红、紫红
(四)倍半萜的生源
四、二萜
(一)概述
前体物质:焦磷酸香叶基香叶酯
(二)链状二萜:
(三)环状二萜:
四、二萜 (三)环状二萜:
作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三)环状二萜:
活性:
免疫抑制剂
(三)环状二萜:
活性:抗肿瘤
第三节 萜类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一)性状
1.形态:单萜、倍半萜——油状
二萜、二倍半萜——结晶型
2.味:多数味苦,个别为甜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