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Bdyaakg第二小节国际经济的挑战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第二小節:國際經濟的挑戰
一、吸引外資前來投資
一 受外資青睞的國際環境
1.背景:由於現代 運動轉型,與企業投資意願息息相關的工資與環保問題,成為傳統產業發展的阻力,許多工業化國家,紛紛將傳統產業的生產線移至海外,形成所謂的 企業,臺灣成為海外跨國企業投資的目標之一。
2.原因:臺灣擁有廉價且優秀的勞動力,國民比較沒有排外心理,法律上又禁止勞工運動,因此吸引外商前來投資。
二 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
1.背景:
1 美國在1960年代處於經濟空前繁榮的時代,美國的跨國公司來臺投資,也帶動其他外資來臺。
2 1960年代政府推動 導向政策,促成臺灣加工出口的蓬勃發展,使臺灣變成加工出口經濟。
2.情形:從1971年開始,臺灣的對外貿易由過去的入超轉為出超。在高度的出口成長率下,20年來臺灣維持高度的經濟成長率。
3.結果:帶動出口的產品,逐漸由工業產品取代過去的農林魚牧等產品,臺灣經濟由農業經濟轉為 經濟
4.影響:民間企業累積了大量資金,為1980年代對外投資奠下深厚基礎。
三 臺、美、日的經貿三角關係
1.背景:臺灣基礎工業根基薄弱,出口到 的產品之原物料、零組件或核心技術,仍需要靠 供應。隨著對美國的出超不斷,對日本的入超亦隨之增加。
2.情形:從民54~69年期間,對美貿易呈現出超,對日貿易呈現入超。外商在台投資以電機、化學為主,其中美國投資規模較大,日本投資案件較多。
3.臺灣扮演角色:長期來美國與日本是臺灣的兩大貿易伙伴,臺灣在此經貿三角關係中,扮演產品 或貿易 站的角色。
二、MIT時代的來臨
一 十大建設的完成(民62~67年,1973~1978)。
1.背景:
1 彌補戰後基礎建設不足的缺陷。
2 因工資不斷上漲,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喪失競爭力,產業必須朝向 與 密集的方向升級。
2.內容:南北高速公路、桃園國際機場、臺中港、鐵路電氣化、北迴鐵路、蘇澳港、大煉鋼廠、大造船廠、石化工業與核能發電廠。前6項為交通基礎建設,後4項為工業建設及能源建設。
3.結果: 建設完成後,臺灣的平均國民所得(GNP),由建設前的700美元,增加到1980年的2300美元。
二 中小企業的經濟奇蹟
1.中小企業:
1 由「客廳即工廠」的家庭代工到 的設立。
2 工廠集中吸引外商,與外商合作的企業,以 企業居多。
3 日本技術、臺灣加工、美國市場。
2.加工產業外移:
1 臺灣對美國出超太多,引起美國政府的壓力。
2 工資幅度漸漲,勞力密集產業轉移其他國家。
3 1980年代後期,臺灣加工產業外移,1987年開放到 投資設廠。
3.臺灣產業發展:
1 有分散出口地區與改善出口商品結構的趨勢。
2 對美出口呈現停頓的狀態,日本市場仍扮演提供零組件的關鍵角色。
三 產業結構的重新調整
1.背景:
1 戰後國民教育程度普遍提高。
2 歷經1970年代兩次世界性石油危機。
3 勞動力不足與環境污染的問題日益嚴重。
2.調整:
1 以生產效益高、潛在市場大、技術密集、附加價值高、節省能源且少污染為指標。
2 政府選定以 為首的幾項產業,透過優惠政策的獎勵,來鼓勵轉型。
四 工業園區的設立(民69年,1980年代)
1.背景:1970年代的十大建設,政府經濟建設首重 建設與 建設。到了1980年代,臺灣經濟的發展重點則放在 產業。
2.情形:1980年代設置新竹工業園區,為企業主提供土地與週邊設施。
3.意義: 可說是培育臺灣資訊產業的搖籃。
五 國際貿易的蓬勃發展
1.原因:採取出口導向經濟策略的臺灣,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對外貿易額大幅成長。
2.情形:1990年代中期在臺灣製造(Made in Taiwan)的產品中,有超過20個項目的產品,被國際間視為高檔精品。
3.影響:
1 長久被國際社會孤立的臺灣,1990年代以後,國際地位有提升的趨勢。
2 部分國家開始提供臺灣民眾免簽證入國的優惠,這與臺灣出口的表現息息相關。
4.意義:臺灣產品行銷到世界各地,清楚說明臺灣採行出口導向的貿易策略,讓臺灣社會充分發揮島國文化的社會本質,展現臺灣的經濟活力。
六 條例(民79年,1990)。
1.重點工業:通訊、資訊、消費性電子、精密機械與自動化設備、高級材料、半導體、特用化學藥品與製藥、航太、醫療保健,及防治污染。
2.延續1980年代的經濟策略,持續推動金融與經濟的國際化、自由化。
3.民92年政府提出十大建設計畫。
三、發展全球競爭力
一 兩岸的經貿交流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