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doc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新高考 新目标】 细说考点 命题猜想 考点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基础知识。 2.以史实材料呈现“一五计划”的成果、三大改造的内容、中共八大的内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探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联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比较中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异同,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考点二:中共十一届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 2.联系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 考点三:经济体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 1.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础知识。 2.联系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内容,考查建国后中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土地制度演变及其影响等内容。 3.以材料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国有企业改革对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4.联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实施,探讨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改革的经验。 考点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外开放的基础知识。 2.以材料题的形式对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旧中国遭到西方侵略的史实进行比较,充分认识到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 3.联系世界经济全球化等内容,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考点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及其意义。 1.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础知识。 2.联系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及利弊、赫鲁晓夫改革、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等内容,探讨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借鉴。 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十年探索 【知识再现梳理】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背景:(1)新中国的成立——政治前提 (2)土地改革运动(变封建的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3)国民经济的恢复 到1952年底,土改的基本完成、国民经济的基本恢复和政权的巩固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6月,党和国家讨论并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 同时并举的指导方针,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 和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3.一五计划: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1)超额完成的原因: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②工人、技术人员热火朝天地开展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③广大农村和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 (2)重要成就:一些中国过去没有的重要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在这期间建立起来;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3)意义: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 (2)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里,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 (3)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4)存在问题:但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改造工作过于急躁和粗糙,也给社会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年到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探索。 1.良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北京) (1)内容: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主要矛盾:先进的 同落后的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